《文化不迷航》國際論壇6/17登場 揭湄公河多元藝術現場

參加《文化不迷航》國際論壇的緬甸藝術家Zun Ei Phyu。(台亞基金會提供)
參加《文化不迷航》國際論壇的緬甸藝術家Zun Ei Phyu。(台亞基金會提供)


亞洲藝術人才交流計畫系列活動的重頭戲,《文化不迷航》國際論壇即將在6月17日在台北隆重舉行。此次論壇邀請來自湄公河流域的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和臺灣等地的優秀藝術工作者,他們將從自身的實踐行動出發,分享他們在視覺藝術、表演藝術、社區參與式藝術、跨領域創作和策展等領域中參與社會實踐的經驗,引發觀眾對藝術和社會議題之間緊密連結的思考。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中,藝術與社會議題之間的關聯變得越來越密不可分。藝術家們通過他們的創作和參與,探討社會中的傷痛修復、社會和諧、永續發展、地方創生與發展、身障社群的發展、身心療癒、土地正義以及社群遷徙的社會處境等重要議題。《文化不迷航》國際論壇將提供一個平台,讓來自東南亞不同國家的藝術家們分享彼此的經驗和洞察力。

本次論壇中,寮國的藝術家Luck將成為焦點人物之一。作為一位優秀的視覺藝術跨媒材創作者,她長期經營著民間畫廊並參與策展工作。她關注身障團體的議題,曾與聽障團體合作,將藝術設計引入陶製企業。她的實踐行動展示了藝術在社會中的積極作用,為弱勢群體帶來了希望和改變。

另一位引人注目的藝術家是來自緬甸的Zun Ei Phyu。她同時是一位傑出的藝術治療師和醫師。她通過推動藝術治療和傷痛修復,關注永續發展、民主和人權相關行動。她以自己的實踐行動展示了藝術如何成為一種力量,能夠在社會中引發積極的變革和影響。

另外,來自泰國的表演藝術跨界製作製作人和藝術節策展人Wayla Amatathammachad,將帶來他近年來在資源較不足的地方省分致力於推動藝術地方創生和永續發展的合作模式的實踐經驗。他的行動體現了藝術在地方社區中的重要性,為當地居民帶來了新的希望和活力。

同樣來自東南亞的越南藝術家Nguyễn Thị Thanh Mai則專注於研究因政府土地開發案而被強制驅離的經濟弱勢住民的問題。她探討藝術家如何介入並回應都市開發課題,為社會中被邊緣化的群體發聲。她的實踐行動彰顯了藝術對於土地正義的重要性,並引發對於公平和人權的關注。

柬埔寨的藝術家Soung Sopheak是Khmer Art Action的創辦人和戲劇導演。他的團隊通過表演藝術探討近代受重創的柬埔寨社會如何透過藝術找回自身的價值。他的實踐行動呼籲社會對於文化和藝術的重視,並將藝術作為改變社會的力量。

本次論壇的主持人鍾適芳是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的副教授、製作人、策展人,同時也是泰國朱拉隆功大學藝術學院的客席講師,和草根音樂廠牌「大大樹音樂圖像」的創辦人。她在串連東南亞音樂家、藝術家、導演和學者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透過她的主持,將為論壇增添更多的活力和深度。

《文化不迷航》國際論壇將為參與者帶來精彩紛呈的內容,讓大眾更深入地了解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和臺灣等地藝術家們如何透過藝術參與社會議題的經驗。他們關注的議題廣泛而深刻,現場聆聽這些藝術家們的分享,將為聽眾帶來更多的啟發和思考。

無論是藝術愛好者、學者還是社會關注者,都不容錯過這場令人期待的論壇。我們誠摯地邀請您參加《文化不迷航》國際論壇,一同探索藝術在社會中的力量和價值。

《文化不迷航》國際論壇

日期:2023 年 6 月 17 日

時間:09:30 – 12:00 (09:15開放入場)

地點:台灣博物館南門園區小白宮(台北市臺北市中正區南昌路1段1號 )

報名連結:https://pse.is/4y7hun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東南亞多元文化影像培力工作坊 免費報名5/31截止
Taiwan Can Help 學者:東協對中國既愛又怕
央廣加入亞洲深耕聯盟 為新南向注入媒體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