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國家隊征戰法、英、德藝術盛會 展現臺灣特色

文化部長李遠(後排右4)及政務次長王時思(後排左3)、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簡文彬(後排右2)為外亞維儂藝術節、愛丁堡藝穗節臺灣季、杜塞道夫國際舞蹈博覽會獲選團隊獻上祝福,期盼在國際藝術盛會大放異彩。(文化部提供)
文化部長李遠(後排右4)及政務次長王時思(後排左3)、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簡文彬(後排右2)為外亞維儂藝術節、愛丁堡藝穗節臺灣季、杜塞道夫國際舞蹈博覽會獲選團隊獻上祝福,期盼在國際藝術盛會大放異彩。(文化部提供)
0471特技肢體劇場《誰是老大_》(文化部提供)
0471特技肢體劇場《誰是老大_》(文化部提供)

 

國際知名藝術盛會「外亞維儂藝術節」、「愛丁堡藝穗節」、「杜賽道夫國際舞蹈博覽會」7、8月將陸續登場,今年臺灣共有9組藝術團隊獲選參與,今天(19日)特別舉辦行前記者會,演出作品精華片段,為海外展演提前暖身造勢。

 

文化部部長李遠出席記者會時表示,每年文化部都會選擇一些臺灣最優秀的團體,到歐洲獨立展場去表演,讓歐洲知道臺灣除了有高科技,完善的醫療外,還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這次準備的一系列臺灣傑出的創作,對他而言很多都很新鮮,因為到文化部任職前,他的工作是紙風車劇團的董事長,只會帶劇團去騙小孩,可以走遍全臺灣到離島。現在看到這些都遠遠超過他的想像,這次的表演裡面包括對於生命的意義、性別的探討,還有對環境、社會、身體的探索,這些題材與歐洲所關心的議題差不多。

參加記者會他內心感到喜悅跟驕傲,也祝福表演團隊本次的歐洲之行,收穫滿滿,贏得很多掌聲,同時也能獲得更多演出邀約及寶貴的國外表演經驗,文化部也會希望支持大家發光發熱,幫大家完成夢想。

 

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將於7月3日至21日舉行,臺灣代表團隊包括「創造焦點」以當代馬戲身體為媒介,嘗試掙脫傳統社會價值觀桎梏、打破性別刻板印象的《#Since1994》;「曉劇場」《羅丹計畫—馬克白夫人》以羅丹的雕塑巨作〈地獄之門〉出發,引領觀眾探索欲望、權力和後果的複雜交匯;「滯留島舞蹈劇場」將舞臺由靜止不動轉變為左右平移的平臺,《In Factory》映照人們在社會中生存的窘境;「君舞蹈劇場」《關於身體的書寫》將畫布、飄扇、裙擺延伸舞者的肢體,化為水的各種樣態,並引用瀑布、溪流、海浪,反映生命各個階段與歷程。

 

8月2日至26日登場的英國愛丁堡藝穗節,臺灣季(Taiwan Season)作品包括「嚐劇場」以去語言的偶戲,透過回收及再製物件進行現場擬音,打造開啟環境永續及社區對話的親子作品《小雨滴》;「種子舞團」《低著的世界》以低頭族為創作概念,舞蹈動作結合手持式光源呈現滑手機的樣貌,反映現代人自我沉溺、社會抽離的社會現象;「身體處方」的《㒩》音同「裸」,以3名舞者肉身的纏繞及形塑,探究重生與生命循環的天性;「0471特技肢體劇場」二度出征,帶來今年初在澳洲阿德萊德藝穗節大獲好評的當代馬戲《誰是老大?》,以順暢的特技堆疊、精巧動作展示人體力學美感,演繹手足間的日常歡樂逗趣。

 

德國杜賽道夫國際舞蹈博覽會則於8月28日至31日舉辦,由衛武營組團以「Taiwan Move!」為名參與,將在展位上推薦臺灣20個完整創作,主題皆呼應大會策展關鍵字「移民文化」、「身份認同」、「社群建造」及「肢體當代與異質性」。其中,獨立藝術家余彥芳以《關於消失的幾個提議Ⅲ》獲選官方節目,將在展會中演出,作品透過自己身體承載已逝父親的呼吸,以舞蹈提取記憶裡深藏的思念,也以個人生命經歷,回應當時社會的歷史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