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以五大面項政策推動臺北文化事務

【記者卓羽榛台北報導】為深化臺北文化發展並厚植城市藝文量能,文化局以厚植藝文節慶、健全文化環境、提振文創產業、打造文化場域和喚起城市記憶等五大文化面向,推動臺北文化政策。藉由辦理藝文節慶、補助藝文團隊、扶植文創產業等軟體業務,以及修復維護本市文化資產、營運或優化本市文化館所等硬體業務,深化在地文化並拓展國際交流,以建立臺北多元共融之文化。

臺北城市文化風貌豐富,每年均舉辦包含臺北文學季、藝術三節、臺北古蹟日、臺北爵士音樂節、文化就在巷子裡、臺北白晝之夜、臺北時裝週及臺北雙年展等多元藝文活動。已成為臺北城市品牌的臺北時裝週,今年首次與中央文化部合作開閉幕及品牌資源整合,閉幕秀並選定城市大型指標-臺北大巨蛋周邊松菸大道辦理,市長及副市長皆親自穿上設計師服飾,以行動支持臺灣設計師,亦在媒體聲量獲得廣大迴響;每年固定吸引數十萬人次朝聖之臺北白晝之夜,今年一舉突破開箱北市府及市議會,雖天候不佳仍吸引逾40萬人次參與;已辦理27屆的臺北文化獎,今年特別透過市長與第25屆得主彭蒙惠女士拍攝影片宣傳,報名推薦人數倍於以往,於頒獎典禮上並透過引言人介紹,深化文化獎傳承與創新之意涵;同時北藝中心的臺北藝術三節、北流中心辦理之音樂不斷電活動及文基會松山文創園區、西門紅樓、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等區域性文化亮點,在在皆透過深化藝文節慶內涵,以建構臺北藝文品牌,凝聚集體認同。

為扶植臺北市藝文團隊,文化局長年辦理藝文補助、設計補助、年度演藝團隊補助、公共藝術補助等各項補助,112年共補助超過800件團隊申請,補助金額達1億500萬元以上。同時因應疫後產業振興,邀集86間藝文場館品牌店家辦理「藝文場館金優惠」,4-6月活動期間共吸引超過400萬人次參觀臺北市藝文場館,以優質的節目與場館內容,吸引民眾回流。另運用市府閒置空間提供藝文團隊工作及排練空間已達到21處新高,也持續辦理「育藝深遠」鼓勵國小孩童及早參與藝術洗禮,年中並搭配文化部青年文化禮金專案,積極推出文化點配合,並策劃青年包場,首場由市長陪同青年觀看全民大劇團推出之「海角七號」獲得熱烈迴響,整體預估將超過9成滿座率。

除協助提升臺北藝文產業,文化局亦針對臺北文創產業發展提供相關輔導措施,包括單一窗口諮詢、辦理說明會及創新輔導,累計超過5萬人次參與,並率文創業者赴日本與馬來西亞參展與商洽媒合,協助台灣文創品牌開拓海外市場。同時文化局亦積極協助影視產業發展以行銷臺北城市意象,自97年迄今已補助超過164部電影,超過4億2千萬元,另為讓影視產業國際與數位化,持續推動「線上實境勘景」,於今年完成200處線上環景拍攝。

除藝文活動及政策推動等軟體面向推廣外,文化局亦逐步籌建整備臺北藝文館所,除今年適逢40週年的城市舞臺於7月重新啟用,以嶄新劇場設備迎接演藝團隊與觀眾,北美館典藏庫房、北美館二期工程擴建、臺北音樂廳與圖書總館和臺北文學館等本市重要藝文館設亦陸續完成工程作業、設計及選址等規劃,未來將以更完善的硬體文化設施,使市民享有絕佳藝文體驗。同時臺北市作為全臺文化資產最多的城市,目前已轄管超過550處文化資產,文化局每年投注龐大人力及經費資源進行城市文資保存維護,今年包含艋舺助順將軍廟、戴運軌寓所、台北二二八紀念館、草山御賓館、草山派出所、巴旅館澡堂等文化資產均陸續開工進行修復整建,其中草山區域文化資產已逐步串聯形成文資群落,展現在地文化風貌;而文化局進行煥民新村景觀活化再利用工程及中心新村二期工程分別獲得中華建築金石獎及國家卓越建設獎殊榮,足見文化局保存文化資產努力備受各界肯定。

長年推動深耕文化政策,文化局因應臺北文化環境現況,傾聽各方意見,陸續推動各項創新文化政策,臺北文化小旅行今年已推出36處,後續將陸續推出共100處文化點。明年亦將借鏡美國、澳洲及新加坡等各國經驗,舉辦Taipei Focus活動整合公私部門資源,吸引民間共同響應投入參與城市活動打造整合音樂文化、產業對話、科技運用及包括音樂演唱會、專業論壇與周邊活動等現場演出的複合式跨域節慶展會;並將參考美國百老匯東尼獎辦理經驗,推動劇場界殷殷期盼的臺北戲劇獎,使臺灣當代蓬勃發展的現代戲劇能有專屬獎項,以表彰為戲劇創作奉獻的表演工作者,未來文化局將持續耕耘臺北文化沃土,並傾聽各方意見,持續以創新多元精神,推動文化事務,使臺北成為兼容並蓄的文化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