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異端 韋政通教授手稿入藏國家圖書館

8月5日正逢韋政通教授逝世兩週年,韋教授家屬決定將手稿資料一批80餘件捐贈國家圖書館永久典藏,國圖並預訂於當日辦理「韋政通教授手稿捐贈儀式」向家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謝意。 韋政通教授(1927-2018),江蘇鎮江人,曾任中國文化學院(中國文化大學前身)教授、國立清華大學人文學科教授、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與梁漱溟、錢穆、徐復觀等人同為自學有成的思想家。韋政通教授捐贈手稿約可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著作手稿, 另一部分是筆記。著作手稿中有幾件大部頭的名著,如《董仲舒》上下兩冊的原稿,另如《一陣風雷驚世界》,是關於毛澤東與文化大革命的論著,以及他學思歷程的重要記錄—《思想的探險》手稿;另一部分則是韋政通教授的筆記,總共有30幾冊。 韋教授是刻苦自學成功的學者,他的筆記先秦諸子居多,有《論語纂疏》、《公羊義疏》、《易經講義》、《荀子筆記》、《尚書講義》、《詩經講義》等,還有對西洋哲學的讀書筆記,如《羅素著萊布尼茲哲學疏導》、《黑格爾哲學》以及閱讀7種西洋學術名著的雜記和翻譯。 韋教授認為,中國的思想傳統,以「傳道」為根本要務,而「受業」與「解惑」則都為傳道服務,在一個道德、一種倫理的統攝之下,不容易開出新的知識範疇,這有礙文明的發展。韋教授熟讀儒家經典,但最終他大力批判儒家, 成了反傳統的異端,不見容於文化之道統;他追求理想歸宿,至情至性,勇往直前,也不見容於師門。 國圖曾淑賢館長表示,韋政通教授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學者,他的批判精神, 保持異議,他服膺真理,不隨波逐流,他與社會保持距離,貧賤不移,威武不屈,這是一個知識分子的真正性格,而韋教授信服自由主義,追求個人思想自由,發展自由的社會,所以他追求傳統的轉化,並且從傳統中走了出來,成為一個「新人」。 曾館長並指出,其實從個人到學術乃至社會都是如此,這是中華文化現代化的問題,也就是文化返本開新、古今調和的巨大進程事業,韋政通教授是這個時代的見證,也是身體力行、自我實現的一個突出的例子和榜樣,為人所景仰。 國家圖書館近年積極展開當代名人手稿的徵集,成果豐碩,迄今已典藏逾8萬件手稿,不僅致力於保存文化,更建置「當代名人手稿典藏系統」,運用現代的資訊技術,做數位化全球的推廣,已成為世界華文文學重要的研究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