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資產園區廣場啟用 入口意象「光的河流」曝光

記者黃朝琴/綜合報導

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今(15)日晚上舉行入口意象暨廣場啟用開幕,除了以文化資產觀點融合藝術創造力,形塑打造園區入口廣場開放空間,入口嶄新的綠川古道文化地景「光的河流」作品也正式曝光,不僅為臺中市綠川古道匯聚處的文資園區注入新生活力,民眾也可循著「光的河流」感受河流與城市人文之間的聯繫。

今晚開幕啟用儀式,開場由馬來西亞與臺灣合組的「众擊坊」及臺中教育大學響鼓社,帶來臺灣節令鼓演出;另邀請布袋戲人間國寶陳錫煌藝師與陳冠霖、陳啟豐及李奕賢3位結業藝生,師徒聯手操偶演繹人與城市序曲,帶領現場觀眾穿越《光的河流》進入城市更迭的時空意象。最後,音樂創作人陳明章、奧地利音樂家、光繪/光影藝術團隊進行跨界合作,透過彈奏月琴和吉他的迷人樂章,呈現極具臺灣味又富當代藝術性的戶外光影劇場。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表示,文資園區舊址為「臺中舊酒廠」,位於臺中市歷史悠久的水道綠川古道匯聚之處,承載了豐富的文化資產和城市記憶。園區入口廣場由建築師廖嘉舜進行空間設計,並由藝術家顏名宏創作「光的河流」文化地景作品,透過「光的河流」可見縮放而展開的視野,映入眼前的歷史建築群,彷彿蜿蜒的時間之河。

「光的河流」作品運用城市場域的空間透視語言,呈現層層錯視空間的張力,錨定舊河川的重疊場域精神,與每日陽光起落向角疊合,陰影之間象徵綠川「光的河流」,由復興路人行步道引領觀眾參與者進入,並且透過兩側折曲的輔面,將視線投射疊影至「舊綠川」穿越園區的場域空間,形塑一種新舊交融的氛圍與互動。

文化資產園區入口意象作品「光的河流」夜晚光繪攝影景象。(文化部提供)

文化資產園區入口意象「光的河流」設置入口中軸線與臺中「綠川古道」匯聚處,乘載文化資產與城市記憶。(文化部提供)

文化資產園區廣場今(15)日晚上啟用開幕,開場帶來臺灣節令鼓演出。(文化部提供)

文化資產園區廣場今(15)日晚上啟用開幕,開場帶來臺灣節令鼓演出。(文化部提供)

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今(15)日晚上舉行入口意象暨廣場啟用開幕。(文化部提供)

奧地利音樂家、光繪/光影藝術團隊帶來表演。(文化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