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攜手環境部減菸蒂 推台灣新文化運動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5日電)環境部與文化部今天合作推廣減菸蒂活動。環境部呼籲菸蒂濾嘴含有塑膠難以分解外,菸草中的化學物質也可能進入食物鏈、影響健康;文化部則期望自減菸蒂開始,推動台灣的新文化運動。

今天是世界環境日,環境部與文化部攜手舉辦「減菸蒂 淨環境 全國大聯盟啟動」活動。會中呼籲吸菸者能將熄菸後菸蒂帶回家或丟垃圾桶、店家及各家戶自發打掃庭除等。

文化部長李遠笑稱「當上部長不到40天,第一次大型活動就獻給環境部」;他說,21世紀大約過了1/4,希望能發起「台灣新文化運動」,民眾發自內心疼惜土地,知道自己的每個舉動都可能對這片土地造成污染。

李遠提到,他之前去歐洲,去到一家華人餐廳,店家一看到他就說是台灣人,「我非常驕傲,代表氣質不錯」;他強調「文化就是生活」,期望未來有一天,當外國人看到有人將菸蒂放入菸盒時,都會說「這是台灣人」。

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統計2023年台灣香菸銷售約362億根,若有1/4菸蒂遭亂丟,估計每年至少超過90億根菸蒂流布於環境中;源頭管制、加強清掃都已經在做,但要文化改變才能改變人心,今天只是第一步,期望大家共同參與。

彭啓明指出,菸蒂濾嘴成分為醋酸纖維(cellulose acetate),是一種人造持久的塑膠,丟棄於環境後無法生物降解而需要10年或更久時間才能分解。

另外,彭啓明提到,殘留的菸草含有4000種以上如尼古丁等有害化學物質,釋放出的化學混合物,含有有毒和致癌物質,可能影響環境及海洋生態,進而進入食物鏈,對於健康造成危害。

環境部並舉辦「減菸蒂 淨環境 等你來+N」創意徵稿活動,總獎金新台幣20萬元,邀請各界提出「菸蒂不落地」及「環境無菸蒂」解方。活動報名期間為自即日起至8月5日,最終複審出金、銀、銅獎各1名及佳作10名,且獲得5000至3萬元的獎金;通過初審的參賽作品,每案也將得到1萬點綠點,歡迎各界團體、民眾踴躍參與。(編輯:陳政偉)11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