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今年出現首例瘧疾死亡怎麼防?8大QA看完不心慌

近日傳出今年首例首例瘧疾死亡病例,這也是近10年來,第2起境外移入感染瘧疾死亡個案,一名40多歲外籍男性曾經到非洲馬拉威,從韓國入境後不適送醫,當天不幸死亡。首例瘧疾出現後引發民眾擔憂,究竟瘧疾有哪些傳染途徑?感染後會出現哪些症狀?平常能如何預防?《太報》整理8大QA幫讀者守護健康。

Q:什麼是瘧疾?

瘧疾是一種由瘧原蟲所引起的傳染病,為全球最普遍的疾病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約50%全球人口身處瘧疾感染風險區。

Q:感染瘧疾會有什麼症狀?

感染瘧疾早期的症狀跟流感類似,最主要的症狀為發燒、畏寒及顫抖接著冒冷汗,也可能出現其他症狀,像比如說頭痛、肌肉痛、關節痛、噁心、嘔吐和疲倦。如果沒有接受適當的治療,數天後會出現間歇性或週期性的畏寒及顫抖、發燒及出汗等症狀,嚴重者可能導致脾腫大、黃疸、休克、肝腎衰竭、肺水腫、急性腦病變及昏迷。

Q:瘧疾有哪些高風險族群?

主要是前往瘧疾流行地區的民眾或是在瘧蚊孳生較多的場所居住或活動的人,而孕婦、嬰幼兒、HIV感染者及免疫力不全者為重症死亡之高危險群,要特別注意避免前往流行地區。

Q:瘧疾傳染途徑為何?

瘧疾主要藉由瘧蚊叮咬傳播。當被感染且具傳染能力的雌性瘧蚊叮咬時,將瘧原蟲注入人體,導致被叮的人感染瘧疾。此外,輸血、器官移植、注射藥物不慎也可能導致感染瘧疾,而生病的母親經由胎盤有可能傳染瘧疾給嬰兒。

Q:瘧疾潛伏期為何?

感染後至發病的時間隨瘧原蟲種類不同而有差異,一般潛伏期為7至30天,但亦有長達數月或數年的可能。此外,如果有使用預防藥物,也可能延遲症狀出現的時間。

Q:如何預防瘧疾?

前往瘧疾流行國家,應瞭解該地瘧疾感染相關資訊,並採取防蚊措施,及經醫師評估後,服用合適的瘧疾預防藥物。也可以利用蚊帳、妥善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DEET、Picaridin或IR3535之防蚊液,以及穿著淺色長袖衣褲等來預防蚊蟲叮咬。另建議懷孕或計畫懷孕婦女,如沒有必要應暫緩前往流行地區,若必須前往請依醫囑服用預防藥物及做好個人防護措施。 Q:疑似感染

Q:疑似感染瘧疾了怎麼辦?

感染後如延誤治療,可能會致命。若曾至瘧疾流行地區旅遊、旅遊期間或旅遊後,出現間歇性發熱、發冷或其他類似流感症狀,請儘速至附近醫療院所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史及藥物史。

Q:罹患瘧疾要注意什麼?

罹病期間應做好防蚊隔離,減少被瘧蚊再次叮咬的機會,以防疾病傳染給身邊的人。曾在三年內罹患瘧疾、自瘧疾流行區離境日起一年內,或於瘧疾流行區持續居住逾五年者,自該地區離境日起三年內,應暫緩捐血;三年內有返瘧疾流行區而再離境者,其管制期間應重新起算!

更多太報報導
快訊/今年首例瘧疾死亡!40歲外籍男上個月曾去過非洲馬拉威
台商染瘧疾發病6天亡!羅一鈞揭他少做1事是「致命關鍵」
快訊/18年來首例!50多歲男遊奈及利亞染瘧疾返國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