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澎湖發現謎樣無人艇 專家解密「水上無人機」任務:可擔任水面奇襲

美軍2022年於亞喀巴灣國際海事演習中使用的Saildrone Explorer無人艇。外型與澎湖漁民撈獲的無人艇相當接近。US NAVY
美軍2022年於亞喀巴灣國際海事演習中使用的Saildrone Explorer無人艇。外型與澎湖漁民撈獲的無人艇相當接近。US NAVY


在漢光40號演習前夕,7月20日有澎湖漁民發現一艘漂流在海面上,配備有太陽能風帆的無人艇(無人船),外型類似美國新創公司Saildrone, Inc研發的「探索者」型(Explorer)無人水面艇,漁民不確定是哪個國家的無人艇,於是交給海巡署處置。由於烏克蘭運用無人艇成功擊沈多艘俄羅斯黑海艦隊的戰艦,成為水面不對稱作戰的典範,國防院助理研究員許智翔建議,台灣可以從小型攻擊艇研發,結合AI科技等,甚至可以用退役的小艦艇來改造,可以降低成本,快速部署。

外界猜測,這一艘有太陽能風帆的無人艇,可能是美國海軍在台海周邊為了偵蒐水文資料、經營台海戰場而部署的這一型無人艇。不過,知名軍事分析家HI Sutton卻說,詳細比較後,這艘無人艇與Saildrone的「探索者」型(Explorer)不同,也不像其他西方國家的無人艇,又讓疑雲再起。

澎湖漁民在目斗嶼海域發現無人浮具。翻攝記者爆料網
澎湖漁民在目斗嶼海域發現無人浮具。翻攝記者爆料網

不過,不論這艘漁民撈獲的無人艇屬於誰的,就軍事術語上,無人艇通常被稱為「無人水面載具」(Unmanned surface vehicle, USV),或稱為「自主水面載具」(Autonomous surface vehicles, ASV)、無人艦艇,其實就是在水面上藉由遙控方式操作的無人載具(drones)。或者有人稱為「水上無人機」等。

其實,追根究底,無人艇也是 塞爾維亞裔美國發明家 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首先發明的。尼古拉・特斯拉在1898年進行了遙控無人艇試驗,這一艘試驗艇成為人類第一艘水面無人艇。這在19世紀末當時,無線電遙控應用的技術尚未成熟時,已經是相當大膽的創舉。

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許智翔指出,不論是稱為「無人艇」、「無人水面艇」或是「無人水面載具」(Unmanned surface vehicle, USV),其實都是相同的操作原理,但是其任務是相當多元的,從多年前就開始使用的水面動態偵蒐、蒐集水文資料的用途,或是進一步監控海面上的目標,或者裝載彈頭或炸藥,對敵方海上目標進行攻擊等,多種構型都是各國發展無人艇的目標。

以鄰近的日本為例,無人水面艇,規劃部署於最新型的「最上級」護衛艦(30FFM),也就是原本計畫名稱「平成30年度多功能護衛艦」上,可配備無人作戰系統,能搭載無人水面艇、無人潛航器和自航式反水雷彈藥執行水雷搜索和反水雷任務。而這些無人水面艇、無人潛航器可以從最上級護衛艦的艦底艦尾艙門,收納工作艇、水上、水下無人載具以及拖曳聲納,另外旁邊也有小艙門可以部署水雷。

日本最上級(30FFM)護衛艦已將無人艇列為標準配備,艦底艦尾艙門內有收納工作艇、水上、水下無人載具以及拖曳聲納,艙門旁另有一小艙門可投放水雷。日本海上自衛隊
日本最上級(30FFM)護衛艦已將無人艇列為標準配備,艦底艦尾艙門內有收納工作艇、水上、水下無人載具以及拖曳聲納,艙門旁另有一小艙門可投放水雷。日本海上自衛隊

事實上,不只美國與日本,中共解放軍多年前也已經開始關注無人艇(無人水面載具)的發展。因為無人化作戰已經從戰術層級向戰略層級方向延伸,尤其是結合新一代衛星通訊與遙測、傳感與控制科技,從單純執行偵察監視、作戰支援等單一性質的任務,轉而運用在投送、先期佈置等方式,將無人載具運用在敵方,達到戰略嚇阻的目的。

許智翔表示,就以「無人水面艇」(以下均簡稱「無人艇」)來說,裝置在「最上級」護衛艦上的偵蒐無人艇,有探測水雷、反潛作戰用的、水面上偵蒐用的無人載具,都成為「最上級」的標準配備了。

這次澎湖漁民發現的無人艇,即使不是美國的或是所謂「西方」國家的,是不是印太地區國家自主發展的無人艇? 許智翔表示,對此不過份猜測。不過,就以日本最上級為例,就會有偵測水雷的無人艇或是這一類用途,強化自身的防衛作戰能力,而很多國家都在考慮甚至已經開始研發類似的無人艇系統。

烏克蘭製造的改擊型無人快艇,曾重創俄羅斯黑海艦隊。取自軍事專家HI Sutton的X平台帳號
烏克蘭製造的改擊型無人快艇,曾重創俄羅斯黑海艦隊。取自軍事專家HI Sutton的X平台帳號

許智翔,各國會先從小型的開始研發,製造出一些具備簡易功能的無人艇,例如前面提到在水面偵測水雷,或是破壞水雷等任務。

但是,許智翔強調,無人載具的天性就是「3D」任務,也就是Dangerous 危險的、Dirty受污染的(骯髒的)、以及Dull枯燥的(長時間在做同一件事情的)。尤其是24 小時在同一的地方持續不斷偵查,對人類是非常枯燥的,若能以無人載具、無人艇取代這些人類無法忍受的工作,將是最適合的。

許智翔認為,簡單來說,不論是水面的無人艇還是空中的或是水下的無人載具,主要還是以這些3D工作來作為其核心,各國都是從這邊開始,但是美國卻已經是更近一步了。

許智翔表示,如果從川普時期提出、美國的2045年美國海軍兵力規劃,未來美國海軍戰鬥序列中會有相當高的比例都是無人船艦,將是未來美國海軍在海上作戰的核心要素,美國海軍所要的就是很好的武器儎台。

去年年底美國海軍對美國國防廠商發出要求,希望研發排水量1000-2000噸位,巡邏艦大小的無人船艦,目的是作為一個火力投射的儎台,以及與其他船艦協同作戰。

就分散式海上作戰而言,這類無人船艦本身就像是一個飛彈庫,可以在跟有人船艦合作的情況下,大量投射火力。

可以注意到,一方面美國在進行無人船艦這方面研發,另一方面去年夏天就有一次演習,美國海軍運用4艘大型無人載具去跟艦隊聯合演習訓練。測試的項目包括自主航行、人工輔助駕駛的部分需要多少,當然這方面很少,也就是測試出無人艦船的能力。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研製的無人攻擊快艇,代號「「快奇專案」,是以先前的無人靶船為研發基礎,預計2025年底完成作戰測評。中科院網站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研製的無人攻擊快艇,代號「「快奇專案」,是以先前的無人靶船為研發基礎,預計2025年底完成作戰測評。中科院網站

許智翔也指出,美軍除了前瞻性的研發先進的大型無人船艦或未來作戰儎台,但是有時候美軍會先回過頭來,把小型的、功能簡單、單一的、便宜的簡要無人艇研發製造完成,之後再發展複雜的東西,有時研發腳步就是這樣進進退退、來來回回。

國軍從2023年度(民國112年度),也在國防科研能量部分,執行 140 案先進科研案,聚焦無人載具、飛彈及材料光電等技術。接著在2024年度(民國113 年)提列129案,所需預算 9 億 9,000 餘萬元,置重點於戰機、船艦及 AI 智能等領域,提升國防科技水準。這部分就有無人艇的技術研發。

中科院具體的研發專案,代號「快奇專案」也已經浮上檯面,規劃使用8億1200萬元經費,在2024至2025年兩年內,由已經發展且給海軍使用的無人靶船作為基礎推進,希望完成研發一大一小的攻擊型人艇,預計在明年(2025)年底前完成作戰測評。

據了解,這兩型無人攻擊快艇載彈量不同,且期遠端導控的能力,將由現行距離60公里提升到70公里。而中科院這兩型的攻擊型無人艇,其船體結構會要求流線型丶具有雷達匿蹤功能來進行設計優化,希望能在水面上高速航行出擊時對中共解放軍發揮奇襲效果。

此外,據了解,民間的中信造船公司與南部另一家船廠也有各有不同的設計。未來也可能爭取到國防部建案與預算支持。

許智翔建議,從這角度來說,台灣研發無人艇(船艦),也是從小船開始比較適合。有時候不見得要用全新研發的平台(船身),去發展出新的無人艇。有時候也可以用一些退役下來的小型船艦,裝上遙控與偵蒐系統,若船艦的本身狀況不錯的話,拿來實驗,若成功的話,就可以直接列入戰鬥序列服役,可降低不少研發與製造經費。

更多太報報導
澎湖漁民拾獲無人浮具 疑似美製情監偵用無人船
澎湖目斗嶼海域漁民撿到無人浮具 外形似美軍無人艦艇
反制中共海上侵擾研發無人艇 中科院長張忠誠:進度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