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經濟成長穩健 《經濟學人》剖析美國無法擺脫通膨擔憂的背後原因

目前美國就業機會充足,收入增加,股市強勁,經濟成長穩健。聯準會已經8個月沒調整利率,而是讓先前的貨幣緊縮政策發揮作用。英國期刊《經濟學人》20日指出,儘管目前形勢不確定,聯準會仍堅持其計畫,選擇維持2024年降息3次的預期,而通膨指標的重大差距有助於解釋聯準會今年堅持其計畫的理由。

對於聯準會(Fed)來說,將通膨率拉回到2%目標的最後一段路既容易又困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很容易,因為聯準會已經8個月沒調整利率,而是讓先前的緊縮政策發揮作用,困難是因為等待通膨消退的時間感覺相當漫長。

2023年,美國GDP比12個月前成長近3%,經歷了本世紀迄今為止極為繁榮的年份。美國的勞動市場也很健康,失業率連續25個月低於4%,是逾50年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自2019年底以來,美國經濟實際成長近8%,超過歐元區2倍,是日本的10倍。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指出,物價壓力的緩慢緩解、美國持續的經濟活力引發了聯準會是否可能因此在反通膨旅程最後一段路制定更激進方針的爭論。政策制定者已暗示今年將降息3碼。但自那以後,一些重要的通膨指標似乎一直停留在3%至4%左右。因此,3月20日結束的聯準會貨幣政策會議面臨的一個大問題是,聯準會是否可能將降息預期削減至2次。最終,聯準會選擇維持2024年3次降息的預期,但將2025年的降息預期從4次下調至3次。

通膨指標的重大差距有助於解釋聯準會今年堅持其計畫的理由:對通膨持續存在的擔憂主要源於最近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剔除價格波動較大的糧食成本及能源成本後,「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在2022年大部分時間及2023年初期有所放緩,但自去年6月以來已加速上升。今年1月及2月,美國通膨率均以約0.4%的月漲幅上升。如果這項成長持續一整年,將導致美國年度通膨率達到5%左右,這對聯準會來說太高了。《經濟學人》指出,這種情況下,聯準會官員擔心的不是降息,而是是否恢復升息。

然而,儘管投資者及評論家傾向於強調消費者物價指數,但聯準會的重點是個人消費支出價格指數(PCE)。核心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的表現較好,儘管該指數在1月升溫,但過去半年的年化成長率與聯準會2%的通膨目標一致。這讓聯準會官員相信他們可以相對快速地開始降息。

20日會議結束後的記者會上,聯準會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刻意避免就聯準會何時首次降息提供任何強烈暗示,但市場正如利率對沖合約的價格所暗示,預計降息將於6月開始。《經濟學人》指出,整體上,鮑威爾對價格趨勢感到滿意:「降低通膨繼續取得良好進展。」

消費者物價指數與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差異的原因是消費者物價指數更「僵固」,其組成部分每年調整。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每個月調整,例如反映消費者是否用更便宜的蘋果代替更昂貴的柳橙,隨著時間過去,這會導致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價格成長略微下降。

不同的權重今年也造成很大的影響,住宅約占消費者物價指數的3分之1,但僅占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的15%,而居高不下的租金讓消費者物價指數持續走高。此外還有其他差異,例如根據固定航線的價格,機票價格推高2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而考慮實際飛行距離的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較低。

聯準會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它最終想要走向何方:理想的世界中,聯準會官員將引導充分就業且通膨率穩定的經濟達到所謂的中性利率,亦即貨幣政策既不擴張也不緊縮的水平。事實上,儘管無法達到中性利率,但聯準會仍試圖以中性利率為目標,其政策制定者每季都會寫下估計。自2019年以來,他們的實際預測中位數為0.5%,即聯邦基金利率為2.5%,個人消費支出通膨率為2%。

<cite>2022年7月,美國紐約民眾在超市選購食物。(美聯社)</cite>
2022年7月,美國紐約民眾在超市選購食物。(美聯社)

《經濟學人》指出,這種情況已經發生變化,儘管變化非常難以察覺。聯準會新的長期利率預測中位數上調至2.6%,這意味著實際中性利率為0.6%。這聽起來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差異,但這是聯準會思考新冠疫情後經濟成長的核心,尤其是聯準會是否認為利率應該持續走高以避免經濟過熱,這可能是由於生產力提高或政府過度支出造成的結果,聯準會官員似乎正傾向支持這種觀點,儘管鮑威爾對根據長期利率上升而得出的任何結論持反對意見。

《經濟學人》認為,聯準會在對抗通膨仍需走完最後一段路,而且即使這趟旅程結束,棘手的利率問題仍然存在。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