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台灣網紅與中國大陸「認知作戰」風波

自從台灣新任總統賴清德在今年五月上任後,台灣網紅在中國大陸的影片及評論所引發的爭議,逐漸在台灣成為引起激烈辯論的話題。

「網紅爭議」逐漸在台灣延燒,首先或是來自粉絲數高達百萬的台灣網紅鐘明軒。青少年時期便在網上制播影片的鐘明軒在台灣小有名氣,但他在2019年公開聲援香港示威活動後才聲名大噪。鐘明軒熱衷推廣性別平權運動,隔年又與台灣前總統蔡英文在大選期間合作拍片,吸引了許多台灣年輕粉絲。

不過,近幾個月來,鐘明軒開始密集飛往中國大陸旅遊,製作併發佈影片。鐘明軒在影片中談及「台灣人也是中華民族」,並在回應讀者時刻意向中國民眾提及「天安門事件」的心態「要不得」等言論,在台灣社交媒體上引爆了若干「口水戰」。

其中,有一些批評者質疑鐘明軒是否已成為北京當局「大外宣」合作的對象。

之後,台灣流行樂團「五月天」的主唱,上個月底在演唱會上以「我們中國人」自稱,瞬間引發台灣媒體「炸鍋」,並在兩岸歌迷間掀起激辯——中國當局是否在針對台灣藝人及網紅搞「文化統戰」。

而「打認知戰」的坊間耳語越傳越廣,也越來越敏感,相關話題一觸即發,並在上周正式引發激辯。

台灣另一位知名百萬粉絲網紅「波特王」公開指稱「中國海峽兩岸青年協會」將免費招待10組台灣網紅今夏到中國大陸免費旅遊拍片,並以不談政治,拉攏台灣青年族群為台灣搞「認知作戰」。

百萬粉絲網紅「波特王」的指控立即點燃了台灣輿論場火花,許多網紅加入激辯,指控「波特王」無的放矢,沒有直接證據,掀起了「扣紅帽子」的「獵巫」風潮,導致人人自危。

不過,也有台灣網紅陸續公布自己收到對岸民間人士邀請參與被指「統戰工作的信件」表示確有其事。台灣當地政論節目「名嘴」和政治人物等團體陸續參戰,台灣網紅是否涉入中國大陸「文化統戰」的議題正式在台灣引發辯論。

台灣行政院一開始對該議題姿態較軟,先是表示「歡迎兩岸健康永續的交流,但是不樂見牽涉統戰」;數日後,行政院長卓榮泰在周二(6月18日)在台灣立法院的發言轉傾強硬,他稱相較於(大陸的)武力和經濟威脅,「最大威脅是文化入侵,盼國人提升內心防衛力量」,「政府當然是尊重言論自由和網路自主,但絕對有必要適時提出非常清楚的預警」。

觀察此議題的台灣政治大學傳播學院院長陳憶寧向BBC中文表示,假如這些統戰計劃資料是真的,其實也不會太令外界驚訝。她認為,對北京來說,透過網紅去影響台灣社會的「作戰思維」是正確的,也可以說看來對岸挺了解台灣社會的變化。

陳憶寧表示,這或許也是對岸看到蔡英文在2020選舉連任時與網紅合作成功,結果以大勝收場之後給他們的刺激。

陳憶寧目前也是Meta (前臉書)與Instagram內容的全球獨立監察團成員、「監督委員會」委員,必須處理針對Meta的申訴。

陳憶寧表示,她了解大眾及政府針對網紅「帶政治風向」的焦慮。但她強調,如果台灣網民或年輕人因為網紅的影響力就改變「國家認同」,「從台灣人變成中國人」,這是不大可能的事,網紅在政治上的影響力似乎被高估了。

她補充說,在民主社會,網紅的錯誤言論勢必會遭遇公眾挑戰,以及輿論要求糾正的壓力。她表示,「就像現在大眾對假新聞的辨識能力越來越好了,因此政府其實也不需要過度焦慮」,阻礙大眾接收市場上多元言論的權益。

BBC中文訪問了與中國大陸接觸過的台灣網紅,了解她們的經歷以及學者對於網紅「統戰」的分析。

網紅「統戰」?

「我一開始其實根本沒注意到『波特王』那個新聞,不是特別大的新聞平常我也不大知道......當初把那個通告邀約貼在網上,純粹想要分享我們業界市場的趣事,讓大家笑一笑就過去,沒想到文章貼了沒多久,半小時內一堆詢問訊息就來了......我真的不知道事情會變成這樣!」

台灣藝人何以奇在接受BBC中文採訪時,解釋了她如何拒絕北京一家娛樂公司的通告邀約。

何以奇說,她在上周收到北京一個影視製作公司邀請,希望其參與拍攝短影片的計劃,但該計劃卻是與政治相關。

她表示,類似的戲約一直都有,但這次是因為對方反覆寄送,她覺得擾人因而隨意張貼上網給粉絲看看,卻引發諸多回應,她也覺得詫異。

不過,根據何以奇提供的資料,這份「北京慈光影視傳媒公司」提議「構建新型兩岸關係計劃」的作法卻十分大膽,籌備邀請台灣藝人跟網紅在台灣「組黨並參與台灣大選」。

該計劃聲稱,第一階段是邀請明星們在有「藍勾勾認證」的臉書(Meta)帳號,貼出特定內文,之後並邀請何以奇等一班藝人加入籌備中的「台灣擁和黨」。並稱預計2024年7月在台北召開成立大會,目的是要借著台灣網紅及藝人的高知名度,參與台灣2026年台灣直轄市及地方議員首長大選,低標是要有1名縣市首長、和10位議員當選。

該計劃聲稱第二階段則規劃在今年7月和8月底,成立「海峽兩岸促進和平資本運作有限公司」和「河南海峽兩岸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並在年底召開「第一屆兩岸企業家擁和大會」,同時在河南鄭州舉辦「尊重歷史、擁護和平」的演唱會。

事實上,由於「波特王」之前的「邀請網紅參與兩岸統戰」的示警,加上台灣網友發現近日台灣有一大票台灣網紅及明星到四川成都旅遊,拍攝短影片並密集在YouTube及抖音播放,被一些台灣輿論視為對岸有計劃與台灣網紅協力拍攝中國當局「大外宣」影片的證據。

因此,當何以奇的貼文發表後,立即被台灣政治人物及媒體大量引用,何以奇在一夜之間爆紅,出現在各大媒體及主流新聞頻道。何以奇在電話採訪時苦笑說,自己對台灣政治甚少關心,自己曾在上海工作多年,當然贊成兩岸影視交流。

對於現在被一些人視為「抗中」代言人或者批評她「蹭新聞賺取流量」,她笑著表示是挺無奈的。她解釋自己其實對於台灣現在火紅的「青鳥」運動根本不是很了解,甚至今年總統大選也沒有把票投給民進黨。

「青鳥運動」是台灣民眾發動的示威運動,訴求是反對國民黨及民眾黨合作提出的立法委員職權擴大的法令。

何小姐亦坦言,過去在對岸拍電視劇,電視上檔時也要參與預錄一些宣傳預告片,被告知要自稱「來自中國台灣」,「兩岸炎黃子孫」等話語,但她通常在這些影片下檔後,就會向對方拒絕這些請求,或許這也是因為何以奇自己獨立經營事業,沒有經紀公司綁定合約的好處。

何以奇表示:「現在好像投綠就是『台獨』,投藍就是『賣台』......我是反對這樣標籤的,也不喜歡大家好像在『獵巫』,好像去對岸工作拍片就是『被統戰』......大家為何對政治這樣狂熱?我貼文是告訴大家我不會接需要做政治表態的工作,並不是說兩岸不能有交流。如果是一般工作,沒有什麼好不接的。」

不過,國民黨台北市議員張斯綱則對台灣媒體表示,去年他也收到同樣是「北京慈光影視傳媒有限公司」來信提供選舉策略,宣稱有《建構新型兩岸關係》的論述,並要求先支付10萬人民幣的誠意金。

張斯綱說當時看到郵件只有一個想法,「當我傻子嗎……看就知道是詐騙吧」。沒想到「北京慈光影視傳媒有限公司」竟然成為大陸統戰的幕後金主,「粗糙的詐騙手法居然有人會相信,還被拿來大肆做文章,真是令人不可置信。」

另一位苗栗縣議員曾玟學也在前幾天表示近日收到該公司內容相仿的信件,希望未來即可參與他們即將在台灣發展的「台灣擁和黨」,每年獲得台資企業代言費500萬元收入。

曾玟學表示:「老實說,我們的信箱或私訊常常會會收到些長篇大論,內容詭異奇特的信,多半是幻想文或是詐騙文,本信我也當成如此。首先,這種統戰訴求,如果不是亂槍打鳥的把所有現任議員都寄一輪的話,寄給我根本是在浪費時間。」

BBC中文記者無法在網上找到該公司的網頁及聯絡方式,目前暫時無法獨立核實被指該公司提供的信息以及針對該公司的相關指控。

不過,中國國台辦過去幾年已經多次反駁台灣執政黨批評中國當局與台灣網紅協力「認知作戰」的說法。2021年,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便強調,中方積極支持鼓勵兩岸民眾加強交流,尤其是給予兩岸青年增進了解,攜手發展的空間。「兩岸網路直播交流活動,為台灣青年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機,搭建圓夢的舞台。」

朱鳳蓮當時指出民進黨出於一黨之私,「害怕兩岸同胞走近走好,害怕台灣民眾了解大陸的真實情況,基於其謀『獨』本性進行惡意操作,蓄意阻撓破壞兩岸同胞交流,損害台灣青年獲得更多更好發展機遇的正當權益和利益福祉,不得人心」。

而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在今年1月31針對台灣成立「認知研究中心」搜集分析境外勢力散播影響台灣安全的信息的提問回應說,「民進黨當局」此舉「是為了進一步操弄『認知作戰』,目的是把謊言編得更圓,把對手整得更慘,把選票騙得更多。相信廣大台灣同胞已經看穿」。

台灣年輕族群成目標

事實上,今年二月,英國《金融時報》便報導中共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部為拉攏台灣年輕人,開始招待台灣年輕人到中國大陸旅遊,並希望後者開始製作短影音,在抖音及YouTube發佈影片,促進兩岸青年民間往來,報導稱中共中央統戰部籌辦這類旅行是冀望在台灣的年輕人中培養「愛國心」,讓他們加入促進兩岸統一的行列。

譬如,今年初,當賴清德在大選中勝出數天后,北京出錢招待了一班台灣大學生到東北旅遊,在後續釋出的影片中,一名陳姓學生說:「我很喜歡這趟旅程。之後我會想在那讀書或工作。」

台北官員對《金融時報》表示,他們擔憂中國的統戰工作正逐漸發揮效果:「他們從內部分裂台灣的企圖不容忽視。」

長期研究中共戰略及對台統戰工作的台灣大學政治學副教授陳世民對台灣媒體表示,過去中國統戰部門需要找「台青」培訓成好用的網紅,但成效都沒有這些現成的網紅、或「在地協力者」(譬如「名嘴」)來得好用。

台灣另一位網紅「波痞」便向BBC中文表示,她觀察到現在新的合作模式是對岸公司或政府機關,會直接給網紅一筆錢,自己購買機票酒店,因此不會留下合作的證據,網紅可以出示機票證明自己是個人出資旅行。

台灣政治大學陳憶寧教授則認為,大家適度地保持警覺是好事,但毋需過於緊張。她向BBC中文解釋,台灣本來就應該要有很多立場跟聲音,民眾也本來就會接觸到對岸或其他國際市場的各種資訊,假如政府把接觸這些聲音的管道都禁止,反而會讓年輕人的「免疫力」不夠,日後遭遇到認知作戰或假消息的情況恐怕更難去處理。

台灣網紅「波痞」這幾天在臉書貼出了在兩年前收到的中國商務合作信件。她告訴BBC中文說,當初對方自稱是海外網紅營銷公司,希望能與她的社交平台合作,除了介紹時尚產品信息之外,也可以呈現「客觀的說法,說一些大陸好的言論」。

「波痞」向BBC中文強調,收到訊息後,她便直接回覆對方「我是台獨分子喔」,拒絕了邀請,「而這也不是第一次了」。

「波痞」解釋,她不會去攻擊要去對岸拍片接案的網紅,但「大家還是有警覺心,接到工作邀約的時候還是要想一想對方是誰,是不是有些企圖?連我這種立場那麼公開,都直接說我是『台獨』打出鬼牌的人,對方都會一試再試,更不要說其他人了。」

不過,當記者追問這些影片到底對台灣新世代的影響有多大時?懷孕數月,即將為人母的「波痞」回答說:「因為我覺得台灣畢竟是在一個很危險狀況之中,如果真的可以花錢買台灣,那相較之下,比起出兵武統真的是太便宜了!」

觀察台灣政府針對網紅事件的回應,陳憶寧對BBC中文分析稱,或許是新政府執政的選票基礎比起過去來說沒那麼穩固(solid),因此看得出來處理網紅的事情時有點緊張,現在想要迅速地先鞏固自己的基本盤,招喚支持者對「統戰」的事情有所警覺,亦即「預先」去處理一下將來可能要面對的挑戰,包括「網紅帶風向」或「認知作戰」等事情。

陳憶寧表示,台灣政府有這些反應並不令她意外。但她強調,不管是政府或一般大眾對於文化認知戰有所警覺自然是好事,但政府不宜過度介入,民眾也毋需過度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