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六後庄埤 打造親水公園

雲林縣斗六市龍潭里後庄埤因長期閒置,環境髒亂且雜草叢生,雲林縣政府整合各局處及斗六市公所團隊,自籌並向中央爭取經費,歷經2年努力營造,今年1月舉行揭牌啟用典禮,不僅保留原有防洪滯洪功能,還加入生態保育及休憩元素,成為斗六新的休憩景點。

後庄埤原為後庄子埤,建於清道光22年(西元1842年),為穩定取得水源,由當時業主佃農共同於現址施設草埤,引芭蕉溪水灌溉,因地勢低窪廢水匯流淤積,長期閒置雜草叢生,影響環境衛生與安全。雲林縣政府向水利署提出「後庄埤滯洪排水設施環境改善計畫」,規畫後庄埤轉型為親水公園,成為民眾遊憩的優質空間。

雲林縣長張麗善指出,後庄埤長久以來的髒亂及淹水等問題,在謝淑亞副縣長擔任斗六市長時就提出改善規畫,林聖爵市長上任後持續推動。她接獲縣民及地方各級民代反映後,立刻請縣府水利處接手,將規畫案提報水利署爭取經費補助,預計分3期工程,讓髒亂點變成美麗角落。

張麗善表示,1期工程著重改善既有空間,設置人行步道、座椅及照明設施;2期工程將擴增光環境、水環境與生態環境營造,串聯膨鼠森林公園、縣府文化觀光處等場域,形成適合休閒、觀光的區域,打造斗六成為一座運動城市。

甫完工的後庄埤親水公園,設有漂亮的天空之島光環境裝置藝術,雲朵造型的燈座象徵雲林意象;步道、階梯、小橋融合池塘景觀,加上綠蔭及草皮,讓後庄埤公園成為漂浮在空中的夢幻島嶼,白天、夜晚各有不同風景及樣貌,成為斗六全新打卡地標。

縣府水利處長許宏博指出,後庄埤1期工程改善範圍約1.2公頃,費用近5400萬元,包括設置人行步道、生態浮島、植生綠美化工程及跨渠連接橋,保留既有大型喬木,並選用原生種植栽,深化環境教育,後續將持續規畫光環境及親子共融空間,提供民眾更友善的親水環境,創造綠意生態,兼顧生態與生活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