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槓醫師系列2】結合醫學與美學 畫家醫師徐欣健以多媒材創作詮釋細胞之美

斜槓醫師:徐欣健

醫師資歷:20年

畫家資歷:30年

先將畫布潑濕,看似隨性地加上油性、水性顏料,讓油水混合、分離,呈現寫意的美感。徐欣健以「脂肪細胞」為主軸作畫,大量使用黃色,搭配藍色、綠色顏料,「一開始很直覺、很感性,但還是需靠理性將作品完成。」第一層完成後,要看畫布乾了以後的狀況,再上第二層、第三層…最初與完成的作品,有時候會跟預想的完全不一樣。

冬季正值呼吸道疾病流行期,徐欣健與所有耳鼻喉科醫師一樣,進入了工作「旺季」,每天忙得不可開交。但此刻他一邊創作、一邊解說,神采奕奕的模樣,絲毫看不出才剛結束連續幾小時的門診,連午餐都還來不及吃呢。

與藝術結緣 始於中學時期的一場意外邂逅

徐欣健,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耳鼻喉科醫師,工作時的他親切與患者互動,精準開出處方,為患者解決身體不適。脫下白袍的另一身份,是擁有師範大學美術碩士學位,運用多種媒材,創作堪稱多產,光是「細胞系列」作品累積近百幅,迄今已陸續開辦20次以上個展或聯展,系列作品妝點醫院健診中心,讓醫療場所少了點嚴肅氣氛,多了點文藝氣息,療癒患者心靈。

徐欣健系列作品妝點醫院健診中心,讓醫療場所少了點嚴肅氣氛,多了點文藝氣息,療癒患者心靈。圖/陳賜哿攝
徐欣健系列作品妝點醫院健診中心,讓醫療場所少了點嚴肅氣氛,多了點文藝氣息,療癒患者心靈。圖/陳賜哿攝

徐欣健與藝術結緣,其實是來自一場美麗的意外。

國二時,因為每班要派兩個人去參加美術比賽,老師說:「你成績好,你代表班上參加」,原來不是因為他有藝術天份,而是因為他功課好,「缺幾堂課沒關係」,因此班上派了兩位代表去參加靜物寫生比賽,一個是比較會畫畫的,另一個是成績比較好的,就是徐欣健。

在那之前,徐欣健並不特別愛畫畫,美術課對他來說,只是一堂普通的課程,「畫畫對我來說只是『作業』,我沒有從中得到成就感。」

這樣的他第一次為畫出征,鍛羽而歸,儘管沒有得名,但是在4個小時的作畫期間,徐欣健的世界只有那盤水果(靜物)、畫紙和自己,心裏感受平靜卻又無比喜樂。這場比賽開啟他對繪畫的喜愛,為自己人生的藝術畫布點綴第一抹色彩。

升學壓力也不放棄作畫 參加社團盡情創作

自從國中的靜物比賽以後,徐欣健開始無師自通,先從水彩畫起,高中加入社團畫油畫,大學以後也繼續畫,他到書店購買莫內、梵谷等名家畫冊回來臨摹,克林姆的人物半月輪廓及大量運用金色的風格,深深影響徐欣健日後的創作。

「我大學跟同學一起租房子,客廳就是我的畫室」,他在課餘時間大量作畫,「我的金色系列就是那時開始,但是當時我還在學習階段,練習技法、模仿大師,還沒有自己的畫風。」

徐欣健大學時把租屋處客廳當作畫室,大量臨摹名師作品,累積經驗後形成自己的風格。圖/徐欣健提供
徐欣健大學時把租屋處客廳當作畫室,大量臨摹名師作品,累積經驗後形成自己的風格。圖/徐欣健提供

如此熱愛作畫,當時為何不直接報考美術系,而是投入醫學院的訓練?

徐欣健說,自己在求學階段成績不錯,但對於未來選讀科系並沒有明確目標;由於父親是鑲牙師,受到父親影響,因此他想當牙醫。

從國中開始,對美術創作越來越熱愛,高二選組前,徐欣健一度猶豫是否選擇第一類組報考美術系,此時,父母基於職涯考量,不贊成他成為藝術家,但並未阻止他畫畫,因此,他也沒有繼續堅持讀藝術,就回歸初衷選擇第三類組,並在隔年進入中山醫學大學就讀。

徐欣健從國中就愛上繪畫,父母也都支持他畫畫。圖為母親(右)參觀2016師大德群藝廊 細胞系列個展。圖/徐欣健提供
徐欣健從國中就愛上繪畫,父母也都支持他畫畫。圖為母親(右)參觀2016師大德群藝廊 細胞系列個展。圖/徐欣健提供

藝術與醫學無衝突 真心想做的事情註定會發生

「我是當了醫師,才開始喜歡當醫師。」徐欣健說。

在醫學院就讀期間,學習大量的醫學知識,但書本中只有生硬的知識,徐欣健自認是在開始接觸病人,透過與患者互動,更了解自己喜歡幫助人,也喜歡醫師這個職業。

「如果你從小就知道自己要做什麼,這種人最幸福,因為可以更早累積經驗」,但是他也認為「只要你想做的事,最後還是會去做的。」

也因此,即使當了醫師,他仍放不下對於繪畫的熱愛,於2012年報考師大美術系研究所,正式回歸藝術懷抱。徐欣健說,許多國際級的大師都是來自師大,是他長久的嚮往,例如廖繼春、朱德群、趙春翔、馬白水、林玉山以及他師大的指導教授朱友意老師等等,那樣的筆觸是他心中遙不可及的典範。

當醫師卻進修美術,他是不是第一人?徐欣健笑著說,雖然班上只有他一位醫師,但是同學來自各種領域,有音樂系、中文系、英文系的背景,未必都是科班出身,學習藝術不僅帶給他快樂,更有了近一步的目標。

「一開始只是想畫,後來,我想成為有影響力的藝術家。」

徐欣健認為,藝術與醫學並不衝突。學藝術讓他更有創意,而醫學專業的基礎更成為他藝術創作的重要元素。

風格多變化 醫學專業成為創作靈感

「畫細胞就是畫人。細胞的世界,跟人類是可以相連通,互相比對的。」徐欣健就讀美術系研究所期間,開始以「細胞」作為創作的題材,由於生命是由細胞所組成,象徵動態行為、活動,同時有象徵死亡、靜止與衰敗,他透過創作傳達細胞所代表的生、老、病、死,是畫生命也是畫人性。

「在顯微鏡下的微型視窗空間,雖然肉眼看不見,但不代表不存在」,徐欣健希望自己的作品充滿生命,透過細胞美學展現「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的境界。

他認為藝術創作是自由的,因此作品包含抽象也有寫實,運用多重畫風及豐富的媒材去表現細胞的樣態。

因為喜歡克林姆畫作中對於生死性愛的美麗呈現,徐欣健從早期寫實的畫作中就大量運用金色,近期作品仍不時出現金色,向大師致敬。此外,達文西、泰瑞·溫特斯(Terry Winters)都是他在不同階段的偶像,影響他各種創作與嘗試。

畫中人物多為半月臉及運用大量金色,向偶像克林姆致敬。攝於2013中正紀念堂捷運站金色浪漫個展。圖/徐欣健提供
畫中人物多為半月臉及運用大量金色,向偶像克林姆致敬。攝於2013中正紀念堂捷運站金色浪漫個展。圖/徐欣健提供

「我覺得我一直變化,一直有不同想法,新的創意,我就會去嘗試,新的媒材,我就會想試試看。」目前他大部分作品是展現生命力動態的,色彩鮮豔,他自評與個性有關,但也不設限,容許自己持續探索最適合、最愛的風格。

多媒材運用 創作與欣賞都像一場冒險

從水彩、油畫開始,陸續加入廣告顏料、甚至印表機顏料也運用與嘗試,「可以看到油性顏料及水性顏料在同一張畫布上的差異」,他也運用貼紙、廢棄光碟片、鋼珠等,隨手可得的物品都是他的素材。

徐欣健創作運用多種媒材,一有空就會到畫室創作。圖/陳賜哿攝
徐欣健創作運用多種媒材,一有空就會到畫室創作。圖/陳賜哿攝

「就像是載玻片跟蓋玻片,我們看來薄薄的兩片玻璃之間,對於細胞的微觀世界來說是很大的,這空間當中有很多層次,就像整片大海一樣。」徐欣健以環氧樹酯層層疊疊,創造一個厚度,「就像琥珀中間的世界」,作品表面有如玻璃,呈現美麗的光澤。

但也因為使用的材料眾多,要等待顏料乾了時間也更長,因此他一有空就窩在畫室裡,有時一次會創作好幾件作品,但有些作品長達半年、一年都還沒有完成。

細胞系列是徐欣健目前創作的主軸,在2、300種細胞當中,每一種都可以創作一個系列,紅血球、血小板、神經細胞,肌肉、骨格、眼球、心臟,甚至癌症細胞,有用不完的題材。

睪固酮細胞透過顯微鏡及藝術家的筆觸,呈現類似花卉的美麗異常華麗;近期創作的紅唇作品,由無數細胞組合,但徐欣健說,「你看到的是紅唇,我看到的細胞、肌肉纖維。」

作品同時具備抽象與具象。徐欣健認為,畫細胞就是畫人,每一個人看都有不一樣的感覺。圖左為睪固酮結晶、右為紅唇。圖/徐欣健提供
作品同時具備抽象與具象。徐欣健認為,畫細胞就是畫人,每一個人看都有不一樣的感覺。圖左為睪固酮結晶、右為紅唇。圖/徐欣健提供

「有時你覺得是抽象,但我看來卻很寫實」。徐欣健認為,藝術欣賞不一定要聽藝術家本人說他的創作理念,因為每一個人看都有不一樣的感覺,欣賞也是一種創作,詮釋也是一種創作,當你開始欣賞,其實已經是在「創作」。

細胞系列目前已累計近百件作品,他也進一步將細胞的意義擴大,創作起「細胞山水」系列作品。除了平面作品,他以烤漆為素材,並以半立體的紅血球細胞作品,未來也希望嘗試大型雕塑來呈現細胞藝術。

以烤漆為素材,半立體的血球細胞作品,徐欣健希望未來也能嘗試大型雕塑來呈現細胞藝術。圖/陳賜哿攝
以烤漆為素材,半立體的血球細胞作品,徐欣健希望未來也能嘗試大型雕塑來呈現細胞藝術。圖/陳賜哿攝

創作與欣賞同等重要 看診之餘大力投入藝術推廣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好發的時節,加上連日感冒、流感、新冠疫情上升,儘管訪談當日他才連續看完數小時的門診,但談起藝術仍可感受他眼神和語調都充滿興奮與熱情。

對於繪畫年資遠超過醫師年資的徐欣健來說,很難以三言兩語描述藝術對他的意義,僅不斷強調藝術是生命中不可欠缺,能讓人平靜,減少紛爭,世界更美好。他說,藝術像禪修,創作時能得到平靜。儘管醫師工作忙碌,無法隨時到畫室,他有片刻空檔時就會抱著平板作畫,也經常帶著孩子四處參觀美術館,欣賞培養藝術的興趣。

2024年初,徐欣健接任中華民國跨世紀油畫研究會理事長,更積極地參與藝術的創作與推廣。徐欣健表示,未來除了持續創作,也想投入藝術治療、沈浸式的藝術。他說自己心態很開放,對自己的期許,將會一直去努力,「我希望我的畫作經過時間淬煉,可以有被留下來的價值。」

徐欣健2023年底才剛舉辦雙人展。目前已累計舉辦超過20次個展及聯展。圖/徐欣健提供
徐欣健2023年底才剛舉辦雙人展。目前已累計舉辦超過20次個展及聯展。圖/徐欣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