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工作者追求「懶女孩工作」,是什麼意思?雇主與人資該怎麼面對這個趨勢?

5 月下旬,26 歲的賈吉(Gabrielle Judge)戴著超大眼鏡,紮著辮子,坐在鏡頭前,提出「懶女孩工作」(Lazy girl job)一詞,短短 3 個多月,帶著「#lazygirljob」標籤的 TikTok 影音,已累積了超過 2 千萬觀看次數。

「懶女孩工作」是什麼?

根據賈吉的影片,「懶女孩工作」並不是指真的在工作上偷懶,而是符合以下 4 大標準:安全感(不用長時間輪班或辛苦通勤、不具危險的工作條件)、可以遠距或混合式辦公、擁有尚屬體面的薪水,且能維持工作及生活平衡的工作。其中像是數位行銷助理、客戶成功經理等,就是典型的「懶女孩工作」。

「懶女孩工作不是在鼓吹你可以懶散的工作,而是一個『工作與生活非常平衡,讓你覺得自己很懶』的職涯。」賈吉說。

《BBC》報導,紐約職涯教練戈德斯坦(Eliana Goldstein)認為,「懶女孩工作」的崛起,是對傳統過勞、加班、忙到「只剩工作」的思維最直接的回應和拒絕,當代年輕人在職業生活中更加注重身心平衡。

蒙特婁職涯教練烏曼(Tiffany Uman)也同樣指出,此現象說明了員工對於超時工作、犧牲自己的生活和個人時間是非常抗拒的。

一名現為創業家的前產品經理芭曼(Anvi Barman)則對《Fortune》表示,這個新造詞也顯現女性厭倦自己付出所有努力,才能打破職場天花板的狀況,「不是我們想偷懶,我們只是不想在一個那麼不利於我們的體系中,盲目地勤奮工作,犧牲了自己的一切。」

面對 「懶女孩工作」趨勢,人資和雇主應該如何應對?

《Human Resources Executive》指出,「懶女孩工作」一詞雖然從 TikTok 竄紅,但不只適用於年輕世代,而是在經歷疫情之後,工作者普遍發現有更多可以兼顧生活和工作的方式,像是遠距工作降低通勤和辦公室環境的壓力,也無需忍受時時刻刻被主管監督的感覺;在疫情期間,該雜誌也發現人們見到主管的次數減少了,但對主管的滿意度卻上升了。

此外,「懶女孩工作」的歸因之一,正是因為過去高壓力、高回報的工作機會變少了,企業內部晉升和發展的職位大幅減少。人力資源管理協會的數據指出,企業從內部填補的職缺不到 25%。與過去相比,是一個巨大的變化,過去除了初級職位外,所有職位都由內部填補。

理解了「懶女孩工作」趨勢的成因,雇主和人資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兼顧當代工作者追求生活工作平衡的需求,同時讓員工能夠盡量投入工作:

1. 賦予員工信任,進入「懶惰經理」狀態

組織心理學家埃文斯(Blair Evans)表示,面對「懶女孩工作」,主管們也可以用「懶惰經理」的做法應對,最低程度的干涉員工的工作流程,只要成果有如期交付即可。

「(作為老闆)你可以專注於設定期望並找到支持員工的方法,而不需要刻意與他們建立私人關係,或要求他們對工作場所有極大的認同。」埃文斯說,「在這個世界,你的團隊上下班打卡,並禮貌地拒絕下班後的團隊聯誼活動,但少了這些活動並不會妨礙他們的工作成果。」

2. 讓員工參與公司的終極目標

史丹佛大學研究員兼企業管理科學教授赫迪斯(Pamela Hinds) 博士表示,企業應該和員工建立「共同目標」的連結,無論資歷深淺、職位高低,都要讓員工知道公司的目標是什麼,自己的工作將會有哪些貢獻,如此一來,能夠讓工作者對自己的工作更有歸屬感。

3. 重視福利與員工全方位的健康

當代工作者重視身心平衡,適當的休假、以及公司提供的各種休閒、心理資源,都會是完整工作者健康的重點。

如 Google 就鼓勵員工加入公司推廣的「藍點計畫」,員工可以在他們的員工證或筆電上貼上藍色貼紙,表示他們願意談論心理健康問題,可以成為同事傾訴的對象。「人們需要的是同理心。」Google 一名負責藍點計畫的員工克絲特洛(Amy Costello)說,同事們每週都會和他聊幾次天,話題不限,無論是與經理有矛盾或是和朋友有摩擦,任何事都可以聊。

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領導力顧問賈德拉(Daena Giardella) 認為,企業領導人應該把「懶女孩工作」當成一種社會訊息,教企業讀懂「打工人」的心情:他們想擁有充實的生活、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並擁有時間,為了個人成就或創造力努力。

資料來源:BBCWall Street JournalHR ExecutiveHRD AmericaThe Kit

更多報導
2023 年職場新安靜趨勢:「安靜招聘」,公司和員工可以怎麼運用?
裁員潮來襲!「職涯緩衝」如何助員工分散風險?
曾經賴以維生的專業,如今快被淘汰!想升職加薪、轉換跑道,該學哪些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