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住民楷模/為父母煮晚餐 國一生獲慈孝獎

年僅14歲、就讀屏東縣恆春國中一年級的新二代張雅筠,體恤爸爸、媽媽工作的辛勞,小小年紀已會煮晚餐給家人吃,她說,和家人的相處就像朋友一樣。而從印尼嫁來台灣18年的媽媽馬月娥則是每天要做2份工作,而且在社區大學學國語長達15年,現在已是國、台語精通,近幾年更擔任印尼語講師,他們一家人今年獲頒教育部的全國慈孝家庭楷模。 即將升上國中二年級的張雅筠個性活潑開朗,學業成績在班上名列前5名,曾擔任學藝股長及表演藝術小老師;張雅筠也很會彈奏月琴,從小學五年級開始,每年和同學參加民謠大賽月琴團體賽,以融入戲劇和歌謠的方式,陸續獲得優等及特優的成績。張雅筠說,月琴可說是恆春的在地文化象徵,她希望這項文化能夠永遠被留下來。 張雅筠今年獲頒教育部全國慈孝家庭楷模,她表示,爸爸在她3歲的時候,腸胃出狀況,開刀住院2個月,全家陪著爸爸,那時是家裡最辛苦的階段,所以直到現在,她常會提醒爸爸要注意飲食;媽媽則是每天要先到民宿從事清潔工作,下午再到幼兒園打掃,如果媽媽比較晚回家,她就會下廚煮晚餐。張雅筠說,自己有不少拿手菜,像是炒青菜、紅燒魚、空心菜炒牛肉、蒸蛋、排骨湯等,家人都說口味還不錯。張雅筠:『(原音)謝謝他們讓我有這次機會可以得獎,然後把我們家庭裡面的相處內容還有情形,分享給大家知道。』 媽媽馬月娥表示,能獲得全國慈孝家庭楷模,也代表女兒有感受到她和老公平時工作的辛勞。她也提到,自己剛從印尼嫁來台灣時,經過5個月才比較能適應環境,由於她是印尼華僑,所以本身會講台語,來到台灣3年多後,開始到社區大學學國語,學到現在也15年了;3年前,她從學生變成老師,開始授課教印尼語,現在她的學生在菜市場或路上遇到她,還會用印尼語和她打招呼,讓她很開心,也更加覺得台灣的居民和新住民都應該相互了解彼此的文化,自然就會相處得更融洽。馬月娥:『(原音)從這邊你有了解我的文化,這樣不用花錢去印尼再了解我們的文化。』 張雅筠在父母的鼓勵下,打算在國中畢業後報考軍校,她說,長大後,希望讓家人「吃好、住好、睡好」;媽媽則是開始想像「女兒可能再沒幾年就要嫁出去」,所以很珍惜現在和女兒相處的時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