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住民立委林麗蟬 誤煎肉粽成炒飯

端午節吃肉粽已經是華人的傳統習俗,不過,不同地區的華人也出現不同的吃粽文化。新住民立委林麗蟬表示,柬埔寨肉粽吃法,習慣切片下鍋油煎,剛來台灣吃肉粽時,也照樣切片下鍋,沒想到卻成了一鍋炒飯,讓她印象深刻。 適逢端午佳節,吃肉粽、划龍舟已經是台灣過節的傳統習俗,不過,對新住民來說,卻是不一樣的文化經驗。新住民立委林麗蟬,剛來台灣時,把柬埔寨的吃法套在台灣肉粽,沒想到卻成了一鍋炒飯,讓她印象深刻。 林麗蟬表示,因為柬埔寨也有華人,所以也吃肉粽過端午,但柬埔寨的肉粽在內餡上跟台灣肉粽不太一樣,因為柬式肉粽一定會放「豬油片」跟「綠豆仁」。林麗蟬說:『(原音)還會買豬油,台灣是用三層肉,我們是直接放一片豬油(片),一片肉一片油,就這樣包起來。有糯米,然後還要加綠豆仁,這一定要加,我覺得還蠻好吃的。』 林麗蟬談起剛來台灣過端午節的回憶,她說,柬埔寨的肉粽都是長條型,要吃之前會先切片再下鍋油煎,酥脆口感搭配特製魚露,非常好吃,她以為台灣肉粽也要切片油煎,沒想到吃不到肉粽,倒是先吃了一盤炒飯。林麗蟬說:『(原音)我把它切開,都切不到我們家的那種形狀,但沒關係勉強切了一下之後就下去煎,結果煎到散開,後來乾脆沒人看到,就炒一炒拿上來裝碗來吃,就是炒肉粽的概念。』 林麗蟬也說,雖然新住民剛接觸台灣肉粽會有飲食文化的差異,但卻是飲食文化的新開始,這幾年,林麗蟬除了在社區鼓勵新住民家庭分享家鄉口味的肉粽外,也支持新住民開發新口味,就有新住民把香蕉當食材,推出甜版水果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