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快篩易出錯 FDA:48小時再篩

新冠病毒的快篩試劑雖然方便,但是若因為鼻部尚未感染,且就算已經感染,快篩卻篩不到,因此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特別提醒,可能感染新冠的人,如果要以快篩方式檢驗,最好隔48小時候再做一次快篩,後續兩次都是陰性才能放心。但如果還是擔心,食藥局提議要不就做第四次快篩,要不就乾脆去做PCR核酸檢測。

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的提醒大要為,快篩試劑如果呈現「陽性」反應,80%機率是正確,但是耗時一天的PCR卻能達到95%準確度,因此快篩呈現陰性不代表真的沒事,很可能只是病毒還未擴散到鼻腔而已。因此FDA建議,如果一定得用快篩,最好連續幾天多做幾次,才能確保沒有染病。

快篩試劑誤判的原因有二:一是Omicron病株的BA.5亞型潛伏期更長,因此快篩組篩不到;二是快篩試劑依賴鼻腔黏液作為判斷基礎,因此如果感染的是肺部或喉嚨,很可能一兩天後才會擴散到鼻腔,這時快篩才能逮到病毒。另外,舊金山加大(UCSF)傳染病學專家陳子平(Peter Chin-Hong)提醒,完全接種的人,身體免疫系統對新冠病毒的反應會非常快,一有病毒就會發出「警告」,引起發炎反應,但是病毒的數量與範圍還不夠大,因此就算不舒服,快篩很可能還是會呈現陰性反應。

因此,洛杉磯縣公衛局長費若(Barbara Ferrer )還是苦口婆心,雖然PCR耗時,但是如果有症狀,快篩卻又篩檢不出,最好還是去做PCR,畢竟安全最重要。但是如果連PCR都是陰性,症狀還是一直持續,那就有可能是其他病症了,最好先問問家醫;然後就是按照疫情期間的最高原則,不舒服就留在家中安養。

此外,費若也提醒快篩使用者經常出現的錯誤,不是隔了至少24至48小時才做下一次快篩,而是上午10時一次,下午2時一次,因為病毒的蔓延根本沒有那麼快,這種用法只是浪費。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南加大20歲學生買這支股票 1個多月賺了1.1億元
賓士車主順手牽羊特斯拉 被識破竟討價還價
CNBC:中國需要台積電的程度 更甚台積電需要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