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的德國:死亡率明顯上升

(德國之聲中文網)超額死亡是一個可怕的詞。它大致描述了一個國家在一年內由於特殊情況導致的超出預期的死亡人數。這也是聯邦統計局初步評估的新冠危機影響的主要信息:疫情下,德國的超額死亡率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而且,正如聯邦統計局副主席昂格爾(Christoph Unger)本周四(12月9日)所說的那樣:"兩周的今天,羅伯特-科赫研究所 (Robert-Koch-Institut) 公布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數字:德國已有10萬人死於新冠。現在(就新冠對死亡率的影響)下結論還為時過早。"

死亡率比疫情前增加7.5%

但是顯而易見的是,疫情下的死亡率有所上升。"在新冠大流行病開始的前12個月,即從2020年3月到2021年2月,死亡率增幅明顯,"昂格爾接著介紹:"死亡人數同比增加了7.5%,約近7.1萬人。其中死亡人數在2020年12月和2021年1月時最多。"

當時德國正遭遇凶猛的第二波疫情,聯邦政府宣布在聖誕新年前後實施新一輪的封鎖措施。

無法衡量限制措施的影響

對接觸禁令和關閉酒吧、電影院、劇院院、餐館等限制措施,昂格爾及其同事們得出的結論是:"盡管采取了防疫措施,但還是出現了死亡率的增加。而我們無法並衡量在沒有或采取更溫和措施的情況下的數據。"

然而,即使不能精確統計,在沒有限制措施的情況下,死亡人數估計可能會更高。 因為已有數據證明,戴口罩和避免過多社交接觸可以減少其他傳染病。昂格爾補充道:"死因統計顯示,這些措施明顯使因其他傳染性呼吸道疾病而死亡的人數大大減少。例如,2020年死於流行病的人數比2016年至2019年的平均數少約3800人。"以往每年都會出現的的流感浪潮在2020年和2021年之交幾乎並未出現。

手術量和住院時間大大減少

疫情導致醫院醫院不堪重負、重症病床吃緊--德國和其他一些國家都曾或正在遭遇這種情況。在目前凶猛的第四波疫情中,用飛機將重病患者運送到其他受影響較小的地區的照片已經令人震驚。

事實上,醫院的壓力從統計數據中也不難看出:2020年,德國醫院的治療量減少了近250萬次,即約13%。上一次出現這麼低的數字是在2006年。 與此同時,醫院的手術數量則下降了近10%。

新冠病毒疾病主要影響老年群體

統計局的數據也證實了這一結論:有基礎病的老年人受到大流行病的影響尤其嚴重,包括因此死亡。2020年,新冠造成的死亡人數中有70%是80歲以上的老人。而且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患有這個年齡段典型的基礎疾病,如心髒病、痴呆症、腎髒疾病或糖尿病。

自殺率並未增加

許多專家一再強調,大流行病及相關限制措施將引發一系列心理疾病,例如孤獨、焦慮症、抑郁症等。

而聯邦統計局的另一項發現則令人驚訝,聯邦統計局衛生和社會事務部門負責人博姆(Karin Böhm)介紹:"2020年,德國有9206人選擇以自殺的方式結束生命。這是自1980年以來第二低的數字。 到目前為止,該數字僅在2019年更低,當年有9041人自殺。"

"德國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小"

盡管德國的新冠疫情跌宕反復,但聯邦統計局的祖爾·尼登(Felix zur Nieden)仍然得出較為平和的結論:"在國際比較中,我們可以說,德國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相對較小。在不少其他國家,相關影響要明顯大得多。"

在許多西歐國家,2020年出現了自二戰以來最嚴重的預期壽命下降。德國也受到了影響,但遠沒有其他許多國家那麼明顯。例如,英國和意大利的新冠死亡的絕對數字分別為約14.6萬人和近14.4萬人,明顯高於德國的近7.1萬人,而且,德國的人口多於這兩個國家。

德國之聲對自殺問題的報道持謹慎態度,因為有跡象表明,某些形式的報道會引發模仿效應。如果您精神抑郁,有自殺傾向,請立刻尋求幫助。您可以在以下網站上查詢您所在國家的幫助熱線:

https://www.befrienders.org/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