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確診激增、急診候床人數近百人,病毒變強了嗎?最新症狀有哪些?

夏季疫情再升溫,不少第一線醫療院所醫師表示,最近患者接二連三都是確診新冠。疫情未歇反再起一波高峰,病毒變強了嗎?民眾又該注意什麼?

受後疫情免疫負債等因素影響,今年夏天新冠疫情進入第6波流行期,目前尚未有趨緩跡象。疾管署表示,上週6月18日~24日新增817例本土確診案例,與前一週624例相比,疫情明顯升溫,預估7月中旬進入高原期。

新冠疫情燒不停,哪些變異株在作怪?

6月前主要流行JN.1病毒株,現在在台感染KP.2、KP.3的患者數量則逐漸增加。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於「健康智慧生活圈」線上直播中指出,近期變異株感染依比率多寡,台灣主要流行的新冠病毒株是以下4種:

1. JN.1:佔60%

2. KP.2:佔13%

3. KP.3:佔9%

4. 其他:佔19%

KP.2與KP.3目前佔比雖不多,卻仍須留意,因相較歐美等地,日韓、香港及台灣屬於「晚流行地區」,未來主要病毒株會再隨時間進展而「洗牌」。另外,正在中國及香港流行的XDV.1病毒株,目前佔台灣本土確診比率雖僅8%,但同樣無法排除後續佔比增加的可能。

中重症數量增,不是病毒變強而是感染者變多

據疾管署統計,現階段染疫併發中重症個案,79%為65歲以上高齡者,死亡患者上週則再新增40人,與前一週38人死亡相比,仍屬持平狀態。其中,死亡患者有90%為65歲以上高齡者。陳秀熙則點出,0~49歲感染KP.2及KP.3併發中重症並未增加,但50~64歲及65歲以上者,在這幾波疫情中,出現中重症的人數則持續上升。

與過往相比,現在全球流行的COVID病毒株免疫逃脫力更強,導致感染人數增加。圖片來源 / Pexels
與過往相比,現在全球流行的COVID病毒株免疫逃脫力更強,導致感染人數增加。圖片來源 / Pexels

症狀可能不只喉嚨爆痛、低燒、久咳

不過,與先前的病毒株相比,後來居上的KP.2與KP.3感染,其實並沒有變得更嚴重,併發中重症的趨勢,也仍未超越JN.1病毒株感染。因此,造成中重症及死亡人數增加的最主要原因,仍與感染者的母數增加息息相關,感染人數愈多,併發中重症及死亡人數便可能增加。

近期在社群上雖然可見不少民眾表示,確診後出現喉嚨爆痛、低燒、久咳等極度不適的狀況,但整體來說,感染KP.2及KP.3病毒株的症狀,其實與過往JN.1差不多,包括發燒、呼吸道症狀(喉嚨痛、流鼻水、咳嗽)、嗅味覺喪失、腸胃道症狀(肚子痛、噁心、腹瀉)等,但也可能因人而異。

醫院急診人滿為患,建議出入人多公共場所戴口罩

健保署「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急診即時訊息」查詢結果顯示,今(26日)截至下午3點前,台大醫院急診候床人數為79人,昨日更一度接近百人。台大醫院日前對外表示,近期隨新冠確診患者增加,住院、急診觀察區人數居高不下,為了緩解病患候床需求,目前各單位的隔離床統一由感染管制中心安排。

疫情再度升溫,建議外出至人多公共場所應配戴口罩降低遭傳染風險。圖片來源 / Freepik
疫情再度升溫,建議外出至人多公共場所應配戴口罩降低遭傳染風險。圖片來源 / Freepik

為避免可能的感染風險,一般民眾除了出入人多公共場所可配戴口罩、勤洗手外,在新的疫苗尚未問世前,可選擇先行接種現有的XBB疫苗。

據美國CDC提出的XBB疫苗有效性評估,在預防感染方面,XBB疫苗保護效益為49~54%,無論是青壯年還是高齡者皆具有一定保護效果。65歲以上長者,以及免疫力較弱的高風險族群,可透過接種獲得更好的保護力。

延伸閱讀:

熱衰竭是什麼?和中暑差別?熱衰竭症狀及緊急處理3招

地瓜熱量低助減肥,地瓜好處與禁忌?料理地瓜6食譜

確診激增,新冠又來了?新病毒株再加1,去過「這兩地」要小心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