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貨櫃屋一人健身房」,有用才付錢、公園邊就有

健身新手怕被笑? 這個黃色貨櫃健身房解決你的焦慮。 (來源:The Gym Pod臉書粉絲專頁)
健身新手怕被笑? 這個黃色貨櫃健身房解決你的焦慮。 (來源:The Gym Pod臉書粉絲專頁)

撰文者:王貞懿

在新加坡的機場、公園,甚至是購物中心、科技園區,出現了越來越多黃色的貨櫃,裡頭堆的不是商品,而是放著跑步機、啞鈴的迷你健身房。

只要下載APP、按幾個按鈕完成預約,你就能用3、4百塊新台幣的價格,獨享整個健身房一小時,不用再人擠人、浪費時間等熱門器材。

疫情爆發後,「一次只接待一組客人」的模式,降低了可能的染疫風險,也推了這類迷你健身房一把。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在新加坡擁有約2萬名註冊用戶、50多個據點的新創「The Gym Pod」,據《彭博》報導,該公司宣稱已獲利,並正積極拓展美國市場。

「Nobody But My Body. (沒有別人,只有自己)」的標語,被放在The Gym Pod官網首頁中最吸睛的位置。

貨櫃屋健身房

外型陽春、但便利又顧隱私

健身房焦慮(gym anxiety),是許多新手想要養成運動習慣前,需要跨越的重要心理障礙,這種社交焦慮,一是來自擔心身材被品頭論足,二是怕操作不當、動作不標準而招來恥笑,導致人們不敢踏進健身房。

知名健身乳清蛋白品牌MYPROTEIN就曾針對超過3千名美國人進行調查,有接近9成的人,在健身房會擔心他人的眼光,其中3成有表現焦慮、超過4成有外表焦慮。

The Gym Pod抓準此痛點,致力於打造一個沒有窺探眼光、評價耳語的健身房,甚至還為了「隱私」導入了智慧玻璃,運動時,你可以自由選擇,要通過透明落地窗享受陽光,或是按下開關轉換成毛玻璃,讓你能在小空間裡盡情流汗,不怕狼狽。

但「沒有他人眼光」、一次只接待一組人的模式,讓它無法像傳統健身房一樣,靠更多人流帶來金流,反而是要拼蓋出下一間貨櫃的速度。

成立於2018年的The Gym Pod,在短短5年內,開出了50多個據點,在房價位居亞洲之冠的新加坡,如果走傳統健身房模式,要達此成績根本是天方夜譚。

因此,就連貨櫃的外觀,最初都是為了建設「快」,而不是為了噱頭。

此外,它們還得去蕪存菁,省去不必要的成本。

如貨櫃健身房放置的地點,自然不在「高貴」傳統的建築物中,而是在公園綠地或購物中心前的廣場上。

成本要低、空間要迷你,卻又要盡可能的滿足各種訓練需求。在The Gym Pod的健身貨櫃中,多半配置一台跑步機,搭配自由重量的槓鈴、啞鈴,唯一的機械式器材室滑輪纜繩訓練機(俗稱Cable機),如此一來,就能完成全身的訓練,同時滿足有氧運動與重量訓練愛好者不同的需求。

健身貨櫃中有一台跑步機,以及槓鈴啞鈴等設備,從有氧到重訓都能滿足。 (:The Gym Pod臉書粉絲專頁)
健身貨櫃中有一台跑步機,以及槓鈴啞鈴等設備,從有氧到重訓都能滿足。 (:The Gym Pod臉書粉絲專頁)

不用會員費和月費

自由健身教練甚至可用來當教學場地

再來是管理成本。線上預約系統與自助check-in的方式,不僅讓它能夠維持24小時營運,更使該公司大幅降低了固定的櫃檯與清潔人力成本,連冷氣、燈光,都是有人才開。

自備毛巾、擦去汗水,是健身房禮儀的一環,但在大型健身房裡,人們來來去去,無法期待每個人都有好的習慣。因為獨享的模式,The Gym Pod甚至建立了回報機制,讓下一位使用者可以反饋前手留下的空間,形成一種無形的社交約束力。

第二個大賣點是,The Gym Pod強調沒有入會費、沒有月費。

其實,過去市場上以分鐘計費的健身房或工作室存在,用「有使用、才付費」的訴求,拉攏可運動時間不固定,以及不確定自己能不能養成運動習慣的人。

但加上了「獨享」的概念,這發揮了更大的威力。

除了健身愛好者以外,沒有受僱於特定健身機構的自由教練,是在健身房花最多時間的人。過去,他們遇到的困境是,沒有第一筆資金可以自己開工作室,要找到可以教學的場地,大多需要被額外的抽成,甚至得先掏錢買下一定的租借堂數,教學時,還要能靈機應變,因為你不是包場,今天想教的動作,不一定搶得到相應的器材。

養出第一批穩定的用戶後,The Gym Pod開始走向分眾,逐漸開設了如專門為泰拳、飛輪運動愛好者打造的私人空間。

現在,它正在拼出海,去年,已在芝加哥街頭看見這些黃色的貨櫃。

位於芝加哥的The Gym Pod貨櫃屋健身房。 (:The Gym Pod臉書粉絲專頁)
位於芝加哥的The Gym Pod貨櫃屋健身房。 (:The Gym Pod臉書粉絲專頁)

疫情間,全世界有許多健身房撐不下去,在台灣,健身房也是不分規模大小地倒閉,The Gym Pod卻逆勢走出一條新路,靠的方法其實很老,就是體察、抓住用戶的心。

資料來源:彭博、Gauzy、Medical News Today、MYPROTEIN、Block Club Chicago

核稿編輯:吳中傑

看更多商業周刊文章

看見台灣十年後,又見變色的溪、禿了頭的山!掠奪之島全台大追蹤,揭開手機河與晶圓山真相

水污染大戶竟是經濟部!追蹤不能說的「工業區黑箱」

中國供應鏈洗牌:中企現在不選越南,這2原因讓他們都往泰國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