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前外長曝維持現狀殘酷現實 建議「這樣」詮釋一個中國

楊榮文(長風基金會提供)
楊榮文(長風基金會提供)
長風基金會提供
長風基金會提供

前新加坡外交部長楊榮文今天表示,臺灣在政治上說「維持現狀」會較為容易,但現狀實際上是不可持續的。一旦台海發生戰爭,美國若派兵就是實質上和大陸交戰,因此屆時台灣只是一個可以被犧牲的棋子。他呼籲台灣以「一個中國人的邦聯」來詮釋「一個中國」,作為導向最終和平統一的漸進式過程。

由長風基金會主辦的 「亞太千里論壇」,今天邀請楊榮文以「一個新加坡人視角下的兩岸關係」為題發表主題演講。

楊榮文指出,他能明白為什麼許多臺灣人不希望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臺灣的生活方式是吸引人的。他也能明白許多臺灣人對舊國民黨政府戒嚴統治的反感,不會要那種經驗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統治替代。

但他認為,「這個現狀是不穩定和虛幻的」。臺灣只有在美國的支持下才能維持和中國大陸分離的狀態。1979年,美國承認北京為中國的唯一合法代表。美國能維持這個現狀多久,取決於美中的相對軍事力量對比,以及臺灣人民在中美關係地緣政治棋局上扮演一枚棋子的意願。

楊榮文表示,在那個棋局上,臺灣是圍堵解放軍海軍與空軍第一島鏈的關鍵部分。臺灣的領導人們和人民知道,美國對台政策的形成,不是出於愛臺灣人,而是因為臺灣是用來對付中國大陸的一枚重要棋子。「它是美國的軍火企業的好生意」。

前美國總統川普當選總統時,他解釋,臺灣購買數以十億計美元的軍事設備,是他接蔡英文總統祝賀電話的理由。臺灣即使不是所有人,也有許多人意識到,美國支持臺灣的唯一理由不是因為臺灣是民主政體,而是為了讓大陸得不到臺灣這個打不沉的航空母艦。

他說,現狀看起來或許有吸引力,但這是不可持續的,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的相對實力在往對中國有利的方向調整。到了2050年,即使把很大的不確定性納入考慮,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經濟體量還是會明顯地大於美國。一旦美元失去了這個地位,美國要維持軍事優勢會更為困難。到時候,美國人民就要在槍支和黃油之間做選擇。

前新加坡總理李光耀看到這個趨勢不可避免,一直呼籲臺灣領導人和中國大陸談判,寧早勿晚。早點談判,臺灣可能為自己爭取到一個更好的結果。

楊榮文表示,在臺灣的民主政治下,這當然是困難的,因為建議和解的政黨會被指責為賣台。說維持現狀會較為容易,但是現狀實際上是不可持續的。「不獨、不武、不統只是把問題推遲」。

他說,臺灣可以繼續抓住現狀,期待有一天大陸會發生一些事情,但不管臺灣的軍事力量有多強,臺灣都不可能單靠自己就在與中國戰鬥。大問題是,美國會不會派出自己的空軍、海軍、海軍陸戰部隊和陸軍介入。如果美國這麼做,它就是實質上和大陸交戰。

楊榮文指出,在對大陸的戰爭中,臺灣只是一個在需要時可以被犧牲的棋子。烏克蘭戰爭就說明了這一點。當然,美國不會介意臺灣人和大陸進行一場有限的戰爭,前提是美國不直接介入,就像烏克蘭今天的情況。

他反問,大陸有可能無限期接受這個現狀而不採取軍事行動嗎?「這是不現實的」。一旦大陸得出結論:美國阻擋不了統一,它就會加大對臺灣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壓力。基於美國會用武力阻擋統一來規劃臺灣的未來是不明智的。

但他認為,如果大陸知道一段時間後的終點是統一,那麼維持某種現狀多年對大陸來說就是可以接受的。2015年,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以對等方式在新加坡會見馬英九總統。習近平的動作其實是為著蔡英文總統而做的,因為馬英九即將卸任,這是要開了一條路給蔡英文。

楊榮文表示,我們需要一個創造性突破來給年輕臺灣人希望,就說臺灣對「一個中國」的詮釋是「一個中國人的邦聯(Commonwealth)」之前,不同版本的概念都被提出過,中國大陸不應該反對。

他以冰島和瑞士為例,建議中國人的邦聯可以是大陸和臺灣定期會面,為他們的互動制定規則、解決糾紛,可以在一個較長時間裡沒有一個總體的行政部門。雙方都需要調整他們對年輕世代的教育,以預備在和平、相互尊重和共同歷史的基礎上的趨近。

他說,在臺灣,需要對「一個中國」共識有足夠的共識,但又不能過度精確,因為模糊能為未來開出一條路,除了導向最終和平統一的漸進式過程,新加坡並不期待更好的結果。因為替代的局面就是不可避免的戰爭,那將會是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