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交棒第四代領導人 20年任期留下什麼?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今天(5/15)正式卸下領導人職位,交棒第四代總理黃循財。他執政20年間經濟表現亮眼,外交上則極力維持與美中兩大國的平衡關係。不過他堅持人民行動黨長期精英統治,強烈壓制反對聲音,則引來批評。

GDP、人民月收入翻倍 健保支出增10倍

李顯龍2004年執政以來,經歷兩大全球性經濟衝擊,包括2008年金融危機、以及2020年的Covid-19疫情。以「小紅點」自居的新加坡兩度突破難關,政府應對頗受稱許。

根據新加坡官方統計數據,20年來,新加坡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增加1.3倍,自2283億新元增至5323億新元;居民月收入中位數則自2326新元(約5.5萬元台幣)攀升至5197新元(約12.4萬元台幣),用於評估貧富差距的吉尼係數則自0.42 降至 0.37(台灣2022年為0.342)。

此外,新加坡對外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自5個增加至27個;失業率自4.9%降至2.9%;每年入境遊客人數自830萬人次攀升至1360萬人次;女性董事比例自5%增至36%。

不過新加坡社會仍持續老化,儘管經濟表現亮眼,生育率(每名女性生育子女總數)20年來自1.26降至0.97;人均壽命則自79.6歲增至83歲,政府每年投入的健保支出成長近10倍。

放寬移工政策 同性戀除罪化

李顯龍任內開放移工填補產業需求,人口自417萬增至592萬,其中外來人口大增135%,但也因此付出房價飆升、居民受到文化衝擊等代價。「經濟學人智庫」(EIU)統計,新加坡的生活成本2004年居全球第10,但2022年起已躍居榜首。

李顯龍任內擴大對教育的投資,教育上的年度經常性支出自2004年的50億新元攀升至2022年的129億新元。公立嬰幼兒托育中心增加兩倍,也提供成人教育津貼,鼓勵終身學習。

李顯龍任內也將男同志性行為除罪化,並允許公立醫院的穆斯林護理人員配戴頭巾,藉此增進各種族、宗教、性別族群之間的和諧。

外交追求平衡發展 曾因訪台引中國不快

在外交上,李顯龍經常強調在美中兩大強權間維持平衡的重要。新加坡與美國維持「溫暖而深入的友誼」,李顯龍在歐巴馬任內受邀赴美進行國是訪問,當今拜登政府上任後,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也曾接連訪星。

至於和中國的關係,也被認為是「偶有打嗝」但均順利化解。李顯龍2004年出任總理前一個月曾來台訪問,中國外交部表示「強烈不滿」。新加坡1990年與中國建交,但持續1975年起「星光部隊」在台進行軍事訓練的計畫。新加坡官方秉持「一個中國政策」,反對兩岸改變現狀。

2016年11月,新加坡「星光部隊」在台完成訓練後,六輛Terrex裝甲車運返新加坡途中,泊靠香港時在葵涌貨櫃碼頭遭查扣。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高級研究員張嘉松(Alan Chong)認為,中國當局是要藉機向蔡英文總統傳達訊息。

當時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表示,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所有國家都知道,新加坡與台灣長期以來有特別的協議,新加坡在台灣所做的事情不是祕密。他表示,新加坡不能遺忘曾協助新加坡建立武裝部隊的老朋友。

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所(ISEAS – Yusof Ishak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黎良福(Lye Liang Fook)則向新加坡網媒「今日」(Today)指出,這起事件讓新加坡有機會告訴中國,「我們有時會有歧見,我們會堅持原則,希望中國了解新加坡從何而來」。他表示,「與中國發展出更成熟、更務實的關係很重要」。

承襲菁英統治思想 嚴厲控制言論

現年72歲的李顯龍是新加坡已故國父李光耀的長子,他領導的人民行動黨(PAP)在1965年新加坡獨立前就已統治新加坡。他承襲父親的菁英統治思想,卸任前受訪強調政治穩定對經濟發展的重要,並宣稱政府資助媒體是要讓民眾獲得「可靠資訊」,而且要讓「大家都看同一個平台」。

美國《時代》(TIME)雜誌報導,2006年李顯龍上任後不久,現已停刊的《遠東經濟評論》曾刊文提及新加坡經常以提告誹謗罪對付批評者,李顯龍及其父親李光耀旋即對該刊提告誹謗罪。

2010年,《紐約時報》也疑因受到壓力而公開道歉,因為該報將李氏父子列入當年的亞洲政治王朝清單,違反了該報一名作家1994年與新加坡領導人的協議;當時這名作家承諾,不會暗示李顯龍的職位是透過裙帶關係獲得。

2023年,人民行動黨醜聞接二連三,除了國會議長與另一名同黨籍議員的婚外情曝光,掌管外交、內政的兩名部長被揭向政府租用古蹟豪宅,也遭疑涉及特權。

當時李顯龍承認執政黨「受到打擊」,但僅表示會「保持人民的信任,讓新加坡政治體系繼續良好運作」。部分觀察家指出,新加坡當局持續以全面反駁或法律報復的方式對付公眾批評。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學教授陳思賢(Kenneth Paul Tan)曾任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院長。他指出,試圖壟斷「真相」是人民行動黨政府維持政權與社會控制的長期策略,以往的手段是透過主流媒體進行宣傳、對言論進行審查或禁止、提起誹謗訴訟等;社群媒體興起後,《防止網路假資訊和操縱法》(POFMA)就成為新的思想控制利器。

立法打擊「假新聞」 成挑剔公眾言論工具

《防止網路假資訊和操縱法》在2019年10月通過立法,反對派人士嚴厲抨擊,指出該法被執政黨用於對付異己。

去年7月,與李顯龍分道揚鑣的弟弟李顯揚因在臉書貼文提及兩名部長涉嫌濫權的行為,遭到星國當局依《防止網路假資訊和操縱法》要求發布更正通知,還被兩名部長要求道歉及金錢賠償。

當地網路雜誌Jom也因一篇相關報導,遭當局依《防止網路假資訊和操縱法》要求發出更正通知,當局稱該文章未包括部長在議會演說的重要細節。Jom則發表聲明,不同意 POFMA 的命令,鼓勵讀者自行判斷。

《經濟學人》去年7月也曾刊文質疑新加坡貪污調查局的獨立性,遭到新加坡駐英國高級專員發表公開信憤怒駁斥,信中還譏嘲英國的清廉指數不如新加坡,「在透明國際(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2022年最新的清廉指數(CPI)中,新加坡排名第五……英國排名第18。」

陳思賢認為,這些對公眾言論的嚴厲反應可能引發人民的不信任與怨憎。他指出,隨著新加坡人對統治精英越來越懷疑,選擇性地使用《防止網路假資訊和操縱法》和其他審查工具,可能導致意想不到的後果」。

諷刺的是,政府根據《防止網路假資訊和操縱法》發出的命令,以及對媒體報導的嚴厲駁斥,導致這些報導獲得更多曝光,也讓批評政府的人士獲得更多的關注。

同樣曾任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院長的學者劉浩典(Donald Low),2017年於臉書發文稱一名部長「嚴重誤解」他的言論,因而遭到官方指責。目前任職於香港科技大學的劉浩典表示,人民行動黨保護聲譽的做法,給外界留下暴躁易怒的印象。他2020年參與撰寫的一篇文章指出,新加坡政治的長期特徵可能會是「一個更刻薄狹隘的社會,由更加暴躁易怒的人民行動黨領導」。

更多太報報導
卸任後想讀《巨流河》 「網紅」李顯龍還要學AI和攝影
曾準確預言普丁入侵烏克蘭 美國安專家:習近平想在4年後統一台灣
「引誘至可綁架回國的國家」 中國前祕密警察發聲 揭如何自海外抓回異議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