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總理黃循財上任 內政為重 對美中採雙重親近策略

新加坡前總理李顯龍於今(2024)年5月15日正式交棒現年51歲的副總理兼財務部長黃循財,正式結束將近二十年的總理生涯(2004年8月12日宣誓為新加坡總理)。他曾表示,新加坡不應有「超過七十歲的總理」(李現為72歲),而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緣故,李顯龍不得不違反這個規則。而黃循財則是新加坡這個城邦國家建國六十年來,第二位李氏家族以外的領導人。

新加坡二十年來的改變與突破

在二十年的總理生涯中,李顯龍為新加坡帶來穩定與持續性的突破。新加坡的穩定,呈現在多個面向。在經濟上,新加坡的人均GDP從2004年的29807美元,成長至2023年的84714美元;在資產管理總額上,成長八倍多,達到約3.6兆美元;國內生產毛額翻漲一倍以上達到約393億美元;組屋的轉售價格指數上漲138%,而非有地私宅價格指數在過去20年上漲140%。

在外交關係上,奉行平衡外交,是新加坡的一大特色。在美中關係的處理上,李顯龍相當懂得「有中無美」、「有美無中」的最高處理原則,甚至了解需要以美中各自關切的利益相互刺激,換取新加坡的從中受益。

李顯龍選擇在此時交棒,是否意味著新加坡下一屆國會選舉(預定為2025年11月前須舉行)可能提前舉行,值得關注。

黃循財和李顯龍有默契 新國執政有濃厚李家影子

新任總理黃循財是新加坡人民行動特意培植的接班人。黃循財為華人,1972年出生於新加坡,曾獲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經濟學專業理學學士學位、密西根大學應用經濟學文學碩士學位,並於2004年獲得哈佛大學公共管理碩士學位。歸國後進入貿工部擔任公務員,此間歷經國防部、教育部、財政部、衛生部,2005年成為李顯龍首席私人秘書,在未來新加坡政策的銜接上,勢必將有濃厚李顯龍的影子;加上,李顯龍也將循李光耀前例,卸任後仍擔任國務資政留在內閣之中。

遭外界質疑缺乏外交經驗 美中變局之中如何掌舵前行?

外界曾質疑黃循財的經歷多為內政經驗,且在去(2023)年10月人民行動黨第四代領導團隊曾公布「新加坡攜手前進運動」的七大領域轉變,包括:教育、工作、家庭、年長者、弱勢群體、長期規劃,以及團結國人。特別是這份報告是由下而上,集結各行各業、各領域人士的共識。從2022年6月開始,歷時16個月,共有20多萬名新加坡人參與,透過275場對話會,以及調查、路演和數位平台,貢獻點子。整體來看,新的政府將重點放在內政提升的比例提高,國際外交顯然仍將以過去新加坡模式進行,外界有所質疑在美中新變局之中,新加坡如何繼續發揮地區重要關鍵角色,在美中對抗繼續前行。

推估這方面的疑慮並非新加坡政府最優先的考量,新加坡政府向為「集體領導」,在政策擬定過程縝密且完善,特別是在國際外交策略上,周遭皆為大國(如,馬來西亞、印尼...)的新加坡有豐富的經驗,得以在大國壓力下發展自己的長處,持續優勢生存。特別是新加坡雖然面積小,但卻是東協的領頭羊,所有的發展皆優於東協其他九個國家,在外交上的運籌帷幄及可使用的經濟、財政籌碼相較其他東協國家來得更佳。

李顯龍於去(2023)年3月時隔多年後訪問中國,於2022年3月訪美,顯然已在為今(2024)年交棒做鋪排。在部分人所擔憂黃循財的外交經驗,似乎不需要擔太多的心,美中之間的「極端競爭」雖不斷會為世界帶來波瀾,但新加坡政府對美中的「雙重親近」策略估計不會改變,新加坡的平衡戰術會一直持續下去。

作者》許慧儀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東南亞區域管理碩士學位學程兼任助理教授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 對台灣產業的可能影響與啟示
星國總理黃循財:重視東協核心地位 盼美中關係穩定
鐵腕帶領新加坡走過20年 李顯龍正式卸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