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香會落幕 專家:中國對他國關切充耳不聞

(德國之聲中文網)新加坡「香格裡拉對話」週日(6月2日)落幕,這場亞洲高級安全論壇的鎂光燈,高度聚焦在中美之間的大國角力,以及北京在台海、南海的軍事行為。其中作為壓軸講者的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也罕見對中國提出指控。

論壇期間,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與中國新任防長董軍分別發表了約半小時的演說,並開放台下的與會者提問。5月31日,兩人也在峰會前舉辦雙邊會晤,交流長達75分鐘,並在事後的聲明稿及記者會中表示,中美雙方都同意維持軍事溝通的重要性。

國際危機組織(ICG)資深中國問題專家蕭嫣然(Amanda Hsiao)告訴DW,這是中美關係走在正確方向的第一步,因為在中美角力的情況下,誤讀對方意圖的可能性非常高,而儘管分歧仍存在,「至少我們之間有一套定期的溝通機制」。

然而在許多核心區域安全議題上,雙方各說各話的情況仍顯而易見。中國防長面對其他國家代表提出有關南海、烏克蘭、加薩走廊的具體安全問題時,也被認為避而不答。

蕭嫣然表示,董軍沒有直接回應關於中國意圖的「非常具體的問題」,「中國在傳遞訊息時,向來是對區域的關切充耳不聞(tone-deaf)。他所傳遞的訊息,實際上迴避了該地區許多政府對安全的真實關切」。

香格裡拉峰會成中美角力場?

董軍2日發表「中國的全球安全觀」演說時表示,「現在大家都很關心中美兩軍關係」,因兩軍關係的穩定,事關全球安全穩定,而中美兩軍之間,「正因為有分歧所以才要多交流,即使道不同,也不能搞對抗」。

同時他也強調,要找到「兩軍正確的相處之道」須仰賴美中雙方的努力。在此論調上,董軍稱中方是負責任、始終秉持開放合作的大國,並指涉美方是「搞集團對抗」造成亞太地區情勢緊張的「外部勢力」。

蕭嫣然分析,董軍試圖將中國描繪成亞太地區的「代言人」,其目的是呼籲地區政府不要站在美國一邊。她告訴DW中國正在推動的論述是,「中國有和平意圖,且問題不在中國,而在美國。」在當前的區域戰爭中,董軍也重申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將保持「中立」、不站邊、不供武,並「秉持公正立場」呼籲巴以沖突停火。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莊嘉穎則表示,中方試圖營造一種印象,即把台灣、美國和菲律賓描繪成「麻煩製造者」,認為他們旨在製造分裂,是「威脅現有世界秩序的不穩定因素」。

然而在董軍演說結束後,來自韓國的代表發言表示,多數亞太地區的國家都認為,中方實際所作所為,與其所言以「和平發展道路」為核心的區域安全決策「完全相反」。蕭嫣然告訴DW,「中國僅僅聲稱擁有和平意圖已經不夠了」,現今國際社會「已經(對中國)沒有足夠的信任來支撐這一說法」。

董軍「尖銳」談台灣議題

在台海議題上,奧斯汀重申美方支持台海維持現狀,並強調區域的爭端與分歧須透過對話而非脅迫或衝突來解決,「當然也不是透過所謂的懲罰」。這番言論雖未指名道姓,但被認為是明顯在抨擊中國。

原因是北京在峰會前夕在台灣周邊展開軍演。當時國台辦發言指,這是對台灣新任總統賴清德5月20日就職演說「謀獨挑釁的堅決懲戒」,也是對「外部勢力縱容支持台獨、干涉中國內政」的嚴厲警告。

這與中國防長在論壇上的台海論述一致。董軍借國際場合批評台灣執政黨民進黨「大搞漸進式台獨」,「頑固推行『去中國化』,妄圖割裂兩岸社會、歷史文化聯繫、數典忘祖的分裂言論荒謬而狂妄,必將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同時中方也指控各國正在以「切香腸」方式不斷虛化掏空「一中原則」,「誰膽敢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必將粉身碎骨、自取滅亡。」

在一系列對台言論上,蕭嫣然認為中方使用的語言是比以往「尖銳」,而其目的是試圖警告美國與台灣,並「促使華盛頓向台北提出緩和立場的訊號。」

莊嘉穎則認為,中國透過論壇釋放出「不會放棄對台灣施壓」的信號。「部分原因是北京認為目前沒有太多好的替代方案。如果要加強侵略性,他們早就這麼做了。他們也不想升級衝突,但發現自己不能退讓。所以唯一能做的就是使用憤怒的言語。」

隨後在董軍演說後的問答階段,共有包含台灣、南海、俄烏戰爭及緬甸戰亂等多道提問,但董軍一開始只針對台灣議題高談闊論,遭主持人連續打斷,請他針對其他議題簡短作答。

其中一次遭打斷時,董軍表示:「我想先把台灣議題講完,因為這是我們核心利益的核心問題。」並稱中方對任何「台獨的極端情景準備非常充分、也有能力」,但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堅持還是走和平統一的道路,因此奉勸「台獨份子」深入了解《反國家分裂法》的內容,以免觸法。

對此,莊嘉穎認為董軍此舉一來是為了迴避其他問題,因為「談論台灣對他來說是最安全的一個話題。他知道該說些什麼,他不會出錯」,二來是為了極力孤立台灣,進一步將台灣賴清德政府描繪成「倔強、危險、冒進」的形象。

南海議題引用「不準確資訊」

相較上一屆香格裡拉論壇,前中國防長李尚福未與奧斯汀會晤,兩人僅有握手寒暄,這一次中美交流顯然增多。然而今年論壇邀請到菲國總統小馬科斯(Ferdinand Marcos Jr.)作為開場演說嘉賓,在關鍵的南海議題上,中美仍存在重大分歧。

小馬科斯在演說中強調,任何解決南海爭議的方式都必須以國際法為基礎,並表示在主權問題上「菲律賓人不會屈服」。他在現場被問及,若中國在南海使用水砲造成菲國人員死傷,這是否將被視為跨越紅線。他答道若中方蓄意造成菲方軍人或公民死亡,「這已非常非常接近我們所定義的戰爭行為」。

隨後奧斯汀也表態認同小馬科斯的演說內容,強調「每個國家,無論大小,都有權享有自己的海洋資源,並在國際法允許的任何地方自由航行和作業」。

菲律賓與中國近期因南海主權之爭頻頻發生海上爭端,菲方並開始強化與澳洲、美國、日本的國防合作。隨著情勢升溫,南海已被視為亞太地區的另一個可能引爆衝突的導火線。

但董軍在演說中聲稱,南海的局勢總體穩定,但卻有「個別國家」毀棄雙邊的約定,配合外部勢力在亞太地區部署中程導彈,嚴重破壞地區的安全穩定,是「違反東盟憲章精神」的行為。

莊嘉穎對此特別強調,這番言論中錯誤的解讀了「東協憲章」,是中方慣用陳述「不準確資訊」的一個最新案例。他表示,菲律賓部署中程飛彈及強化與美國軍事合作,並沒有違反東協憲章,事實上,該憲章將國家主權和自主權放在首位,將尊重各國在自身防禦和組成聯盟的自主決定。

他告訴DW,「這種誤導東協憲章及其他類似條約的努力,利用了人們對這些現存條約和協議缺乏了解的情況。這是中國一直在做的事情,董軍也強化了這個做法。」

澤倫斯基罕見對中國說重話

今年論壇的另一個重頭戲,則是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的到訪及壓軸演說。他在談話中表示,預計於6月展開的一場討論俄羅斯侵烏的和平峰會,目前已有106個國家及組織登記出席,但部分國家領袖尚未表達支持,令人失望。

這場和平峰會將在瑞士舉行,但中國外交部於5月31日以俄國未受邀為由,拒絕出席這場峰會,認為相關安排與中方要求仍有明顯差距。

澤倫斯基在會後的場邊記者會上,向法新社指出中國正努力阻止各國出席和平峰會,,並稱「俄國利用中國在區域的影響力,利用中國的外交官與一切手段,來擾亂這次的和平峰會。非常遺憾,也非常不幸,像是中國這麼強大的國家,也甘於當成普丁的工具」。

他也罕見對中國強硬表態,指北京施壓要其他國家也不要出席峰會,「不只是在支持俄國,基本上也是在支持戰爭。」

每年的香格裡拉對話是由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Strategic Studies,IISS)舉辦,俄羅斯自2022年入侵烏克蘭以來,就沒有參加過這個高峰會談。

莊嘉穎表示,澤倫斯基前往亞洲表明「他意識到烏克蘭需要多樣化其支持來源,以減少在其他地方碰到的阻礙」,但他認為北京目前還沒有打算在對烏立場上做出改變。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李宥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