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巿幼兒檢驗陰性報告,衛福部先壓後公布,為何?

新北巿汐止某幼兒園爆出疑似幼兒餵藥事件,此事引起社會重大關注,更讓學童家長憂心忡忡,急著去大醫院檢驗,重點是政治操作大於幼兒健康,民進黨陣營頻頻以餵藥案攻擊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就連檢驗結果也成了政治角力戰的武器之一,有媒體報導,最新質譜儀檢驗結果出爐是陰性,衛福部卻遲不公布,聲稱是孩童父母不願公布。事隔一天才公布全陰性,表示汐止餵藥事件是一件烏龍,學者直言,這可能是一齣烏龍案,事件早該落幕了,為何一直直在進行討論,建議各政黨應盡快停止相關話題,否則持續下去,除了製造社會恐慌外,也對各黨並非有利,趕快回歸正常的選戰。

衛福部日前公布汐止某幼兒園1幼童尿液測試的苯二氮平類(BZD)低於閾值200奈克(ng/mL)(10億分之1克),是陰性;卻因為有20、29奈克的「數值」,被疑是管制藥物殘留,因此由衛福部委託北榮以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檢測,做最後確認。

不過,全民最關注的檢驗報告,卻被拿來做為政治角力,有媒體發現,部立台北醫院原本說還未拿到正式陰性報告,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則強調是家長堅持不公布;

不過,隔日下午衛福部醫福會執行長林慶豐又說明,該名幼童檢體16日送到北榮,17日就有初步報告,質譜儀檢驗結果是「未檢出」,意思就是「沒有」。林並強調北榮質譜儀檢測是全台最好設備,具有公正可信度。

對於「未檢出」是否因為時間太久?林慶豐表示,尿液代謝需要1周,毛髮代謝約3個月,「事情的發生點,坦白說不是我可以知道的」,需要司法或更多資料解讀。

為何不第一時間宣布,卻要拖到18日下午才說明?林慶豐說,因家長堅持不公開,認為小孩已剪頭髮,透過法務部要驗毛髮,案子已進入司法程序,且涉及孩子個資,不希望孩子受二度傷害。

外界質疑,既未取得家長同意,怎可擅自公開?林慶豐再搬出法條指《個資法》第6條第4款:「公務機關或學術研究機構基於醫療、衛生或犯罪預防之目的,且資料依其揭露方式無從識別特定之當事人」,故本次逕行公開,後續仍會持續與家長溝通。

台灣質譜學會理事、台大化學系副教授徐丞志說,質譜儀就是「一翻兩瞪眼」,沒有就是沒有。無罪推定是法醫學的基本訓練,最近許多網紅及政治人物拿著尿液初步篩檢結果就到處公開解讀,犯了法醫學界大忌中的大忌,且BZD是管制藥物,很難取得,根本不太可能大規模餵藥。至於一開始驗出8名學童巴比妥陽性,應是偽陽性;這8名陽性個案應是同一處檢驗室做,儀器可能未經校正。他認為這很可能是一齣烏龍案,卻花掉太多社會資源。

專家也說,醫學檢驗講究科學數字,驗出來的數字就不容質疑,若要一再的懷疑隱暪,就不需要科會驗證,若一而再再而三的當成攻擊的議題去炒作,那就失去真實的意義,而整起事件,趕快落幕,才能還給社會一個平靜。

更多品觀點報導
餵藥風波剪不斷理還亂 幼教總會:全面停止餵藥服務
楊志良指出沒有一個幼童被驗出高於安全量的鎮定安眠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