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 校園川山家 幫助學童認識大自然

新北市教育局自2020年起推動「環境教育方案2.0-校園川山家計畫」,至今補助各級學校近2000萬元,鼓勵學校將環境教育融入校本課程,校園生態池紛紛成立。學者提醒,生態池若疏於維護將徒勞無功。民代則建議,推廣環境教育可成立跨局處平台,由專責單位整合,才會更有效益。

「環境教育方案2.0-校園川山家計畫」以保育類動物「穿山甲」為名,以山、川為家的概念,結合新北山川特色,協助校園棲地復原及多層次營造,2020年至今補助各級學校近2000萬元。

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王之佑表示,孩子可透過實際觀察水生生物、魚類、螺類等,不再用課本認識大自然,走出教室交流,透過每堂課觀察,看見物種彼此間的競爭、食物鏈,進而對動植物產生興趣,也讓孩子有不一樣的體驗。

關於生態池,王之佑提及,校方須確保生態池有穩定水源,及專職人員長期投入維護,生態池才能延續。其實環境教育包含很多種,例如雨水回收、水撲滿等,管理上相對單純,建議若有意要規畫生態池的學校,須有長遠計畫,若後續疏於維護只會徒勞無功,籲教育局可邀請專家或與大學合作,才能更好實踐環境教育。

國民黨議員洪佳君表示,樹林桃子腳國民中小學,是新北市第1處專供應公有建築物使用回收水的示範點,學校水資源再利用,正是聯合國啟動SDGs目標重點之一,透過薄膜過濾中水再利用,可作為校園內綠地植栽澆灌、生態池補水等非生活用水,建議市府藉由類似的示範區域延伸下去,讓生態池不只在環境教育上,也能讓孩子了解水資源珍貴。

民進黨議員黃淑君表示,環境教育方案範圍很廣,小至利用廢棄物寶特瓶組成遊樂器具,大到可以蓋1座校園生態池,但是經費是否有花在刀口上,讓環境教育永續發展,是政府須要探討的議題,建議推廣環境教育可成立跨局處平台,由專責單位整合,而不是編列小額經費消化預算,否則難達到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