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金門 情繫胡璉將軍

▲胡璉研究中心與金酒基金會座談,由金酒董事長李增財、副執行長林芳璇接待。(新北市議員陳儀君辦公室提供)<br /><br />▼胡璉將軍海葬處。(新北市議員陳儀君辦公室提供)
▲胡璉研究中心與金酒基金會座談,由金酒董事長李增財、副執行長林芳璇接待。(新北市議員陳儀君辦公室提供)

▼胡璉將軍海葬處。(新北市議員陳儀君辦公室提供)

▲▲胡璉研究中心與金酒基金會座談,由金酒董事長李增財、副執行長林芳璇接待。(新北市議員陳儀君辦公室提供)

▼胡璉將軍海葬處。(新北市議員陳儀君辦公室提供)

胡璉故居紀念館暨研究中心於本週訪問金門,紀念胡璉將軍逝世四十三周年,出席者包括怒潮校友會、胡璉將軍孫子胡敏越等親友、團員當中還有新北市議員陳儀君,以及愛國藝人馮淬帆、董至成等人。六月二十二日在伯玉亭舉辦的胡璉將軍逝世四十三周年追思會,由金門縣長楊鎮浯、金門防衛指揮部指揮官賀政擔任主祭官,於胡璉紀念碑前遙祭胡璉將軍,以感念胡璉擔任金防部指揮官期間對於金門地方建設所奠定下的基礎。

楊鎮浯縣長表示,金門各界追思胡璉將軍逝世四十三週年,以感謝其對於金門的福澤。而楊鎮浯也認為,透過追思祭典,也可以讓現在的政治工作者反思,在胡璉主政金門的時期,做了許多包含教育深耕,設立多所學校,使地區基礎學力有所提升;另外在產業面向,如金門酒廠,奠定了金門至今的經濟命脈,同時也建設多條道路,厚植金門的交通路網的暢通;此外當年胡璉在金門大量植樹,造就現在金門多樣的生態。

新北市議員陳儀君也受胡璉研究中心邀請參與追思祭典,陳儀君的服務選區位於新店,正好是胡璉將軍故居所在行政區域。她表示,擔任市民代表時就知曉胡璉故居,但並未聽聞有對外開放,當選議員後結識胡璉將軍孫子胡敏越,得知其有意對外開放讓世人了解胡璉將軍的功勳,加上文史工作者的努力,讓她了解到胡璉故居與周邊的意義。近年來各界也致力於向文化部申請歷史建物,新北市文化局也列冊輔導,她自己屬於教育文化小組,對其也相當關心。

陳儀君說,她一直很關注政府對故居有何協助,加上從六月疫情解封開始新北與金門推廣互惠旅遊,但她認為不只是觀光,從文化角度來看,金門與新北的連結更深,她很期待兩地旅遊都可以把胡璉將軍納入,透過導覽解說讓遊客更加了解那段歷史而非走馬看花。此外,她也協助爭取一百五十萬預算,先行為胡璉故居整修,未來也希望發展深度的文化導覽。

參與追思典禮的各界人士,其中有藝人董至成,他說父親就是在金門當兵,與金門有深刻的連結,目前居住在板橋,這次新冠病毒回到台灣後,一直到現在大陸因疫情嚴峻劇組還尚未開拍,因此故居館長同學桂天的邀請之下,立馬答應走一趟金門追思胡璉之旅並回憶記憶中的金門。

在金門,談到胡璉(1907-1977),金門人總感恩地說:「伊是我們金門的恩主公。」胡璉,字伯玉,陸軍一級上將,陝西華縣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第四期畢業,先後參與北伐、討逆、剿匪、抗日、戡亂,尤其,抗戰期間粉碎日軍奪取四川門戶石牌要塞,溯江而上,進窺巴蜀,摧破抗戰根據地,結束對華戰爭的企圖,因而獲頒青天白日勳章。

《胡璉在金門大事記》

胡璉跟金門的連結,始於民國三十八年(1949)一月九日,胡璉奉總統蔣中正電召入京謁見,蒙示「迅速整訓舊部,以備續為國用」,重建第十二兵團,短短半年,即有高魁元第十八軍,轄劉鼎漢第十一師、鮑步超第四十三師、李樹蘭第一一八師;劉雲瀚第十九軍,轄吳垂昆第十三師、羅錫疇第十四師、尹俊第十八師;劉廉一第六十七軍,轄沈莊宇第五十六師、何世統第六十七師、汪光堯第七十五師,奉命準備保衛臺灣。

九月底,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羅卓英啣長官陳誠之命來調軍隊。胡璉以「第十二兵團在國防部的補給名單上僅二個軍,今我實有三個軍,以其中之一軍調防金門似無問題」,乃調第十八軍迅赴金門,並以第十一師支援大、小嶝。廈門淪陷後,陳誠決心防守金門,乃令胡璉以第十二兵團司令官和福建省政府主席名義率領所部第十八軍、第十九軍接防金門。胡璉臨危受命,十月二十四日夜即自基隆乘〈民裕輪〉趕赴金門。

十月二十五日,共軍攻金,古寧頭戰役爆發,原負責金門防衛的第二十二兵團司令官李良榮下達逆襲命令,並令第十八軍軍長高魁元全權指揮作戰部隊。高魁元即以第十八師、第一一八師、第十四師並列,分由龍(王龍)口、湖南高地、一三二高地向古寧頭攻擊前進。惟形勢相當嚴重,十月二十六日,胡璉抵達金門,旋赴湖南高地指揮,前方士氣大振,各團合圍,胡璉下令徹夜攻擊,終於翌日凌晨盡殲共軍於古寧頭,成功保衛金門,硬是將中共解放臺灣止於金門。

是時,胡璉治理金門的重點為「固國防,裕民生」,乃有民國三十九年(1950)的大二膽戰役勝利,以及美國中央情報局的西方企業公司(Western Enterprises Inc.)與之合作於民國四十一至四十二年(1952-1953)突擊南日島、湄州灣、東山島,同時為陣亡將士修墓、建無愧亭、莒光樓等,並致力建設金門,造林綠化、興修水利、成立福建省金門縣粵華合作總社、開闢中央公路、興辦福建省立金門中學,民國四十二年(1953),更興辦九龍江酒廠,即今金門酒廠。

前金門縣縣長陳福海說:「他對金門最大的貢獻是創立金門酒廠,解決了金門糧食匱乏的問題。」對金門的復甦和發展功不可沒,民眾因感念而尊稱他為「現代恩主公」,這也是多數人對胡璉的印象。

民國四十六年(1957)七月,胡璉再次臨危受命,回任金門防衛司令部司令官兼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主任委員和福建省反共救國軍總指揮。他的愛民,在金門民間,口碑甚多,所以,胡璉將再任金防部司令官的消息傳出後,金門有民眾十分驕傲地向當時的司令官劉玉章的士兵說:「你們的司令官要走了,我們的司令官又來了。」這一階段,其治理金門的重點為「精兵,簡政,厚生,宏教」,乃盡最大的可能,把有關設施向地下做廣深的掘建,同時興建金湖、柏村、多年、安瀾、述美、卓環、開瑄等國民學校;嬰兒產生,產婦可得二百元的營養費;每月月底,新婚夫婦齊集縣府,他會送一份厚重的禮物,結婚要借用他的座車做為禮車的優先使用,並規定民眾只要招手,軍車就要停車,帶其回家;八十大壽,他必送厚禮;之前因構築防禦工事而拆用民屋的門板,買木賠償,拆用的民屋,該賠大洋五千的,改賠臺幣十萬。

胡璉二次駐金,先後指揮古寧頭戰役、八二三砲戰這二場臺海關鍵戰役,可謂是決定兩岸歷史局面的人物。

後來,胡璉幾度訪問金門,例如民國六十一年(1972)、六十五年(1976),都受到金門人的夾道歡迎。正是這樣的情緣,民國六十六年(1977)六月二十二日胡璉逝世,其家屬親友從其「海葬大小金門間,魂依莒光樓」之遺願,七月十二日,將其骨灰海葬在大、小金門間水頭海域,竟有萬千民眾自發路祭。翌年,蔣經國在金城建了一座「伯玉亭」以為永久紀念。

由於他為金門奠下長遠發展基礎,因此,民國七十七年(1988)六月二十二日,金門將最寬廣的中央公路更名為「伯玉路」,並在小徑圓環豎立《胡璉將軍紀念銅像》。民國99年(2010)二月一日,金門酒廠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財團法人金門酒廠胡璉文化藝術基金會,緬懷其創設金門酒廠及對金門地區之貢獻。

其子媳胡之光、楊心儀伉儷亦於民國九十六年(2007)二月十五日將胡璉的一,二二三件文物和九,三三九冊藏書捐贈給金門縣政府,分存金門縣文化園區管理所和國立金門大學圖書館胡璉將軍圖書珍藏室。

《新店胡璉故居沿革》

胡璉故居隱身在新北市新店區安坑的小巷,占地七百坪,主建築占地約二百坪,為二層樓水泥房,其最特別的是設有碉堡,牆上嵌了八處機槍口,並有傳令兵、衛兵的寢居,宅院裡植有許多胡璉最喜愛的柏樹。

胡璉故居土地係其於民國四十三年(1954)兼任福建省主席時購置。對此,胡璉次孫胡敏越表示,當年規定軍人不可在臺置產,因此登記在福建省政府名下。民國五十二年(1963)胡璉任陸軍副總司令時興建,登記在其妻子曾廣瑜名下,胡璉八名子女都在此長大。

民國六十一年(1972),胡璉返國述職,患病留醫,不久辭職,未返任所。胡敏越表示,現在的房子是其父親胡之光自行設計建造,祖父自越南大使卸任後,在此頤養天年至過世。民國九十五年(2006)左右,國有財產局要求他們繳交土地使用補償金,胡敏越說,由於年代久遠,也找不到該地實際為胡璉所購的證據。雙方多次協調未果,民國一○三年(2014),國產局委由福建省政府提告,要求拆屋還地,一審判胡家敗訴。雖然如此,胡敏越希望能保存胡璉故居,以為胡璉紀念館,因此向新北市文化局申請為「歷史建築」,盼透過《文化資產保護法》保護。

民國一○五年(2016)六月二十一日,金門縣縣長陳福海承諾全力支持胡璉故居保留,若新北市府能將故居列為歷史建築,金門縣政府會協助規劃為胡璉將軍紀念館。九月五日,新北市文化局會勘,新北市文資審議委員李乾朗讚賞這棟宅邸是有名人的相關建物,碉堡、大書房都具有特色,初判建物具文資保存價值,或有登錄為歷史建築的機會。金門縣議員陳滄江、張雲德、洪鴻斌亦於十二月五至九日的第六屆第十一次臨時會提案建請縣府於新店市安坑胡璉將軍故居規劃胡璉將軍紀念館,大會決議送縣府研辦。

民國一○八年(2019)一月二十六日,胡璉故居紀念館暨研究中心成立,以「保存胡璉將軍故居暨眷村文物,以做為胡璉將軍暨臺海文史研究出版;並胡璉故居建築物的維護,以及推廣胡璉將軍為國奉獻之精神」。

四月十日,新北市政府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聚落建築群史蹟文化景觀審議會審議通過登錄,公告胡璉將軍故居為「新北市歷史建築」。新北市府文化局表示,宅邸登錄為歷史建築的理由為,陸軍一級上將胡璉歷經臺海多次戰役,對保衛臺澎金馬有重大的貢獻,尤其建設金門,深受地方人士的愛戴,宅邸可做為緬懷國軍將領守衛臺灣的時代意義。

新北市議員陳儀君號召了近二十位志工,分園藝、文物、導覽、維修整潔等四組於九月十六、十七日培訓,並推舉金門籍鄉彥蔡鐵橋為志工團團長。十月二十三日,胡璉故居紀念館舉行揭牌儀式,並在下城里里民的支持下,十一月二十五日,安康路一段的公車站「下城里」站改名「胡璉故居紀念館」站,讓諸多人赫然發現隱身在巷弄內的胡璉故居。

《胡璉故居的意義與問題》

胡璉晚年在此居住約四年,被稱為「儒將」的他致力研讀典籍,且對往事深切省察,用冀增益學養、洞悉得失,並撰述各事始末與所悉經緯──《泛述古寧頭大戰》、《出使越南記》做為研究現代史資料。

最重要的是,其生命、生活被完整地保留在胡璉故居裡。有將軍的戎裝、槍套、勳章,有夫人社交的旗袍、首飾和她攢下的龍銀,有上流交遊應酬的書畫、禮品,有大使宴賓客的杯晃交錯,有為人夫、人父的借據、交代,有耄耋老人的假牙、高爾夫球具、麻將等。簡言之,就是一個真真實實、活脫脫的將軍宅邸生活面貌。例如,一張大陸於六十年代出版,平凡無奇的《陝西省華縣地圖》,但是,上頭某處被胡璉以紅筆圈出,原來,那兒就是他老家所在,他想家,但他不能說,只能以這方式表達內心的渴望。尤有甚者,那些書信、名片、簽名簿、應酬書畫見證了胡璉廣闊的交遊,特別是那批以曾為十二兵團一員為榮,自詡為胡璉部隊的。因此須以胡璉故居紀念館暨研究中心為核心,透過數位典藏整合金門縣政府文化局文化園區管理所、觀光處莒光樓、陸軍金門防衛指揮部胡伯玉將軍紀念館等的文物,讓胡璉故舊和十二兵團成員及其後人在此找到昔日的同袍或他們的父親、爺爺,找到在羅莊、石牌、南麻、徐蚌、古寧頭、八二三等生死與共的回憶乃至痕跡,找到比親人更緊密的連結,進而成立十二兵團聯誼會和胡璉故居紀念館之友會,建立對胡璉故居紀念館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可惜的是,胡璉故居因缺乏看顧,長年失修,現在凋零破敗,書房漏水加上白蟻肆虐、牆壁水泥斑剝、櫥櫃腐朽一片雜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