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核電技術將問世 核安會:SMR及核融合皆尚未商轉

新型核電技術將問世 核安會:SMR及核融合皆尚未商轉
新型核電技術將問世 核安會:SMR及核融合皆尚未商轉


現有核電廠有核廢料問題難解,各界寄希望於新型核電技術,包括小型核電站(SMR)以及核融合技術。但核安會表示,目前新型與小型模組化反應器皆尚未進入商轉階段。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明(29)日邀請核安會主委陳東陽就「展望全球核能發電趨勢,我國核電廠延役推動現況暨發展新型核能成為永續能源之規劃」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核安會報告表示,國際間於2000年成立了第四代反應器國際論壇,將6種型式的核子反應器設定為研發標的,包括超高溫反應器、氣冷式快中子反應器、鈉冷式快中子反應器、鉛冷式快中子反應器、熔鹽式反應器及超臨界水冷式反應器。但所有研發標,均距離能實際商轉運用有相當的距離。

核安會表示,福島核災後,小型模組化反應器(SMR)逐漸受到重視,因其特性符合功率較小,重要組件可在工廠內模組化生產與組裝,與當下大型電廠相比,SMR的安全性本質上可以達到比大型電廠更安全的程度。

不過,輕水式SMR與傳統反應器產出相同發電量時,可能產生較多的核廢料。美國Argonne國家實驗室(ANL)的研究顯示:NuScale SMR的用過核子燃料的數量較傳統大型壓水式反應器增加10%左右。此外,國際上SMR大多尚在設計研發階段,也可能有成本過高問題。

至於核融合的技術發展,核安會表示,核融合被國際視為一種潔淨新能源,較傳統核電更安全、低放射性污染及核廢料大幅減少;核融合電廠只產生少量短半衰期的低放射性廢棄物。

核安會表示,全球共有145座國際研究用核融合裝置,主要集中於歐盟、美國、中國和日本,其中美國擁有最多,達36座。核融合技術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領域,涉及複雜的科學及工程問題,具極高的技術門檻,需要大量的研發時間與資金挹注。

要達成核融合發電目標,大致可分為三大階段,包括(一) 建立高溫電漿控制與量測技術,(二)核融合反應控制技術及相關材料開發,(三)核融合示範電廠建立。核安全指出,目前國際上的研究最多只進展至第二階段,已面臨了諸多挑戰,包括核融合反應的穩定控制,以及開發能承受極端高溫的材料等。

核安會表示,包括第四代新型反應器、小型模組化反應器,現階段仍屬開發階段,尚未有運轉實績的狀態,目前仍面臨挑戰。至於核融合技術,短時間不太可能成為能源的供應選項。

更多太報報導
核電是否延役?核安會報告指需審慎評估、理性討論
卓榮泰週五施政報告 推二次能源轉型避談核能
一文看懂/郭董,你搞錯了!「核融合」不是「核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