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舞蹈劇場《摺疊震盪》 暴力美學反思科技壓迫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新媒體舞蹈劇場《失重計劃III:摺疊震盪》28至30日臺北水源劇場獻演,新媒體藝術家田子平以暴力美學,反思生活中的科技壓迫,結合舞蹈肢體、液晶螢幕、即時影像和聲音回授打造跨域展演;4位舞者以肢體對抗科技,透過「爆擊」液晶螢幕,為焦慮的現代人宣洩資訊爆炸的壓迫感,引導觀眾反思人類因科技而失衡的價值觀。

田子平表示,很多人認為舞蹈離生活很遠,新媒體藝術更是如此,但《失重計劃III:摺疊震盪》這部作品離你我很近,因為講的就是我們的生活,我們大腦淺意識的狀態。

田子平認為,每天從起床到入睡,無時無刻盯著螢幕、滑滑手機早已是多數人的日常生活,我們都在數位時代裡任科技宰割,液晶螢幕是龐大資料串的載體,湧現的資訊流淌在眉尖、指尖、耳尖,從感官對人類施暴,我們接收的所有暴力,在體內等待爆炸。

廣藝基金會表示,田子平的作品常針對「科技產物」與「數位時代」進行反思,近期以新媒體舞蹈為方向,2020年展開《失重計劃》系列,迄今完成3個階段,皆以「暴力」為核心,呈現液晶螢幕因重複性的外力而破裂,透過破碎的螢幕,從中探討數位時代的機械複製,訴說數位時代下,人類意識與價值觀受科技影響而逐漸失衡。

廣藝基金會指出,《失重計劃》首部曲和二部曲皆以展覽呈現,三部曲《失重計劃III:摺疊震盪》首次以現場演出形式,結合舞者的肢體、液晶螢幕爆擊,以及即時聲音和影像的呈現,2022年獲得桃園科技表演藝術獎競技組首獎。藝術家田子平表示,獲獎是一個階段性的肯定,並不是終點,將持續發展作品的多樣面貌。

《失重計劃III:摺疊震盪》今年3、4月甫結束國美館「臺灣光影藝術節」展出沉浸式放映版本,全新60分鐘現場展演版6月將在臺北水源劇場首演,田子平精準捕捉到現代人時不時想抵抗科技、摧毀科技的心理,呈現數位時代滲透生活的資訊暴力與科技壓迫。

包括趙心、黃立捷、王薪語、賴有豐4位演出舞者,將置身於液晶螢幕環繞的壓迫性空間,如機械複製般地衝撞螢幕、勞動,展現意識與價值觀失衡的暴力美學。透過在劇場「爆擊」液晶螢幕,將破壞過程的碎片和情緒,轉化成一種藝術邏輯,給觀眾帶來前所未有的震撼,美得讓人令人佩服,值得觀眾走進劇場,感受作品獨到之處。

新媒體舞蹈劇場作品《失重計劃III:摺疊震盪》,反思數位時代失衡的價值觀。(廣藝基金會提供)

新媒體藝術家田子平《失重計劃》系列,從展覽到劇場首次登台演出。(廣藝基金會提供)

《失重計劃III》以肢體對抗科技的暴力美學,為焦慮的現代人宣洩資訊帶來的壓迫感。(廣藝基金會提供)

《失重計劃III:摺疊震盪》2022年獲得桃園科技表演藝術獎競技組首獎,今年6月將進行劇場版首演。(廣藝基金會提供)

《失重計劃III:摺疊震盪》新媒體舞蹈劇場,28至30日臺北水源劇場獻演。(廣藝基金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