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外交挑戰 國際動盪考驗美國建制派

記者吳典叡/綜合報導

外媒報導,拜登就任美國總統後,建制派思維將主導外交政策,學界認為,更穩定且可預測。但川普執政4年,世局深刻變化,拜登修補盟邦關係,並與大陸在競爭中合作,將面臨重重阻礙。尤其,在大陸崛起且對美國威脅日增的背景下,華府仍將把大陸視為戰略競爭者,加上路線修正與重拾互信,都需要時間進行,在在都考驗美國建制派的智慧。

報導指出,川普上任後,將大陸定位為戰略競爭對手,在貿易、科技等層面,對北京強力施壓。過去一年,美國與大陸關係隨著新冠肺炎疫情不斷惡化,從相互制裁、驅逐記者到關閉領事館,雙方互鬥使出以往難以想像的手段,關係也下探建交40多年來谷底。直到川普任期尾聲仍不鬆手,除下令禁止透過支付寶等8款大陸應用程式交易外,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 )也宣布取消臺美交往限制,被視為鞏固強硬對抗大陸格局之舉。

據報導,這些作為拉高拜登執政後與大陸重修舊好的難度,但學界認為,由準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 )領導的外交團隊雖然是建制派歸位,美國與大陸關係卻難重現昔日光景,在大陸崛起且對美國威脅日增的背景,華府仍將把大陸視為戰略競爭者。

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授黎安友(Andrew Nathan)預期,拜登將與盟邦合作面對大陸,強調民主、人權和法治,但美國與大陸政策並非「從黑變白」,而是以更穩健的作為防止大陸過分擴張實力;多位專家形容拜登執政後美國與大陸關係將更具「建設性」,言下之意是兩國在國際間競逐時,保有合作空間,有別於川普任內雙方幾乎全面對抗的局面。

歷經川普執政擺盪4年,美國與大陸、臺灣的互動關係,看似會在拜登上台後趨於穩定,但路線修正與重拾互信需要時間,美國與大陸戰略競爭格局也限縮合作空間。同時,拜登重視人權,如為氣候、抗疫等合作機會而對北京打壓香港公民自由視而不見,勢必會在國內遭遇反彈,這是美國與大陸改善關係遭遇的重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