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鄉動員令》搶進屏東職人町開店 一碗麵永續飄香

長安製麵進駐職人町。(林和生攝)
長安製麵進駐職人町。(林和生攝)
長安製麵用一碗乾麵,繼續說著屬於南國日曬麵的故事。(林和生攝)
長安製麵用一碗乾麵,繼續說著屬於南國日曬麵的故事。(林和生攝)

滾燙熱水鍋中麵條浮滾沉翻,廚師拿著長筷不斷攪動,不一會兒時間撈起、進碗,撒上蔥花、佐著調味,動作一氣呵成,一碗香氣四溢、彈順有嚼勁的日曬麵就端上了桌。

除了麵是主角,麵攤門口直接擺著麵棍曬起麵條,以直接破題方式,跟傳統麵店一樣,第一口就要分勝負、第一眼便要抓住遊客目光。守著超過一甲子的製麵店鋪,為何轉型開起麵店?吳冠翬說,「把自己的麵說得天花亂墜,何不直接煮一碗讓人吃吃看,直球對決一下?」

這句話其實一開始不是從他口中說出,而是接手老店鋪後,不僅要學製麵,為讓傳統產業延續生命,知道轉型是必經之路;屏東縣政府為扶植青創團隊,近幾年頻繁開設品牌、行銷、財務、包裝等相關課程,只要有空檔,夫妻倆都會報名參加。

過程中為讓更多人認識日曬麵,他逢人便講,說明麵的特色、產業現況及正走在傳承這條崎嶇道路上的一切,有位業界講師一針見血地問,「說得再多,如果有間麵店,可以煮一碗,直接面對客戶,不是更有力道!」此話猶如當頭棒喝,讓吳冠翬腦中又有了點子。

當時正值屏縣府打造職人町,靠著無懈可擊的企畫書,他打敗12位各界競爭對手,成功搶進1樓黃金店鋪,繼續用行動說著日曬麵的故事。

空間改造找來屏東在地《拾五設計》合作,以街邊小吃攤最常見的水磨石地板,搭配海產店、傳統麵店最常用的折疊紅桌等意象,十足台灣味全放進充滿歐風的建築內,看來卻也井井有條。

特地把「長安製麵」招牌放在一眼就看得到的位置,門口日曬掛麵直接攤在陽光下,點點光影從建築、植栽縫隙間穿透,折射流動,麵條彷彿有了生命力般,無時無刻都在舞動著,吸引路過遊客駐足多看幾眼,甚至走進店裡。

整個設計沒有多餘炫技,利用簡單、俐落氛圍,把就在你我周遭日常的麵攤表現出來,一如日曬掛麵單純的樣,把空間與麵完美貼合,詮釋職人專注一件事的本質。

近來台灣因地緣政治受到世界關注,加上疫情帶來的全球供給大亂,種種因素讓吳冠翬有了另一個想法,就是推廣「永續」。

說穿了,日曬麵是結合南國豔陽、微風、流水而成的在地產業,若能利用台灣種植的小麥所做麵粉為原料,地產地銷,達到完全零碳排,產業就能做到真正永續。

想著未來十年藍圖,無意識摸著門口的日曬麵,顧客挪動桌椅的聲音將他帶回現實,轉頭向著對方相視而笑,他鼓勵客人伸手摸摸麵條,強調這是「體驗區」,心裡同時默念著,這不僅是招牌、是裝置藝術,更是民眾了解手工製麵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