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鄉願景》國境之西 老街再造奪大獎

中山老街再造起點台西圓環「希望之海」,眾人在此合影留下歷史紀錄。(張朝欣攝)
中山老街再造起點台西圓環「希望之海」,眾人在此合影留下歷史紀錄。(張朝欣攝)

雲林縣政府為活化台西鄉中山老街,向內政部營建署爭取經費推動「雲林縣台西鄉中山路人文景觀再造計畫」,2022年初完工,結合全景式規畫及社區營造模式,展開頹屋改造、老店博物館、景觀綠美化等,不僅讓沉寂多年的老街逐漸恢復活力,並吸引在地年輕人投入社區自主營造,更陸續榮獲美國IDA國際設計獎、德國柏林設計獎等獎項肯定,吸引許多機關團體觀摩取經。

台西鄉早年因漁港興盛,曾是雲林沿海地區的商業中心之一,人口一度逾5萬人,市區中山路店家林立,布莊、碾米廠、西裝店、餐廳生意興隆,被譽為「台西第1街」,後因時空變遷,加上缺乏就業機會,人口不斷流失,目前僅剩2萬2000餘人而沒落,四處可見被遺忘的老屋與閒置空間,鄉內耆老談起過往繁華,連聲嘆道「以前台西可不輸台中、台南啊!」

台西第1街 重現風采

雲林縣政府為活化「台西第1街」,向內政部營建署爭取經費,找來曾打造雲林縣口湖鄉梧北鐵花窗社區的水牛設計部落公司執行計畫,希望延續鐵花窗社區獲得國際大獎肯定的成功案例,為雲林沿海再造一處打卡景點,2021年6月水牛設計著手改造頹屋、老店,設置綠化口袋空間、社區景觀節點。

水牛設計負責人呂耀中第一次到中山老街現勘,街上一片沉寂,行人稀少,兩側店家大多大門緊閉,四處可見閒置頹屋,「這種景象令人又驚又喜」。呂耀中認為,老街看似殘破,但畢竟曾是人聲鼎沸的鬧區,過往的繁榮元素仍保留在不少屋舍內,善加規畫整理,就可重現迷人風采。

呂耀中與設計團隊在社區居民協助下,陸續整理改造5間頹屋,原本堆滿雜物的空間,經過清理、整修、保留結構,場域氛圍已完全改觀。

屋齡逾百年的「頹屋205」,因日據時期屋主曾擔任保正,被稱為「保正的家」,閒置30餘年後重見天日,現任屋主、80歲編織達人許櫻桃說,很高興能用自己製作的中國結點綴老屋,只要有時間,就會義務擔任解說員。

老屋活化 注入新亮點

「頹屋203」原本是理髮廳,閒置達40餘年,由於無人清理,屋內竟長出一棵榕樹,設計團隊保留周邊紅磚牆,改造為開放式的「海口囝仔客廳」,在老建物中展現新創意,成為最受歡迎的打卡景點,其對面是雲林家扶的「台西希望教室」,孩子們也參與老屋活化,並且利用回收玩具裝飾牆面,為老屋注入新生代活力。

「頹屋191」曾是西裝店,屋主丁許涼已85歲,目前住在頹屋旁,只要有人來參觀,都會熱心解說,訴說她與老屋的故事,「年輕時與丈夫在這裡開西裝店,這裡記錄著我多采多姿的人生」。丁許涼活到老學到老,這幾年開始繪畫,畫出熟悉的老房子、記憶中的西裝店,經由藝術家的巧思,將畫作轉印至壓克力板,掛於紅磚牆上分享。

社區居民表示,台西鄉面臨人口老化、年輕人外流,但不少長者因老街再造而重拾活力,加上幾名年輕人從外地返鄉投入社造,未來可望以台西老街為起點,帶動周邊社區活絡,進而延伸至外圍的台西海園、五港碼頭、台西港,打造「國境之西」特色亮點。

台西村長賴俊傑認為,中山老街位於市中心,很高興老街再造拿下幾個國際大獎,讓村民們產生自信心,這是很好的開始,相信在老、中、青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台西鄉會持續動起來,吸引更多人回來為故鄉打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