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鄉願景-官田有機結義 當農民靠山

中國時報【(執筆:陳映慈)策畫:謝錦芳、陳映慈】 當高鐵以時速300公里速度呼嘯穿梭於台灣西半部,它所經過的台南市官田區葫蘆埤,連綿的菱角田、水雉立足於菱角葉上,時間慢了許多,不過,這裡有群平均年齡30多歲的年輕人,當地人叫他們「肖有機」,他們是跟時間與存款賽跑的人。 分享經驗 打造平台 《中國時報》和正聲廣播合作的「新故鄉動員令」節目,第204站來到台南官田,官田位於台南市中央偏北地區,大部分為平原,冬種水稻,夏種菱角,菱角產量全台第一,友善大地社會企業創辦人暨營運長楊從貴接受主持人、《中國時報》執行副總編張瑞昌專訪時說到,「我們的宗旨就是『友善大地』,服務田裡的生產者,承擔耕作之外的事情與風險。」 台南土生土長的楊從貴,36歲離開日商科技公司管理層,先到有機農產運銷公司,38歲全職當農夫,與朋友李鎮賓一起經營水菱有機農場。他們是官田第一批有機水菱生產者,耕作面積一開始只有0.5公頃,2年成長10倍。 友善大地社企成立於2011年3月,他們分享有機耕種法,與農友產銷契作,保價保量,給從事有機的農友安全感,另一方面打造有機農產品流通平台,將農產品分裝、銷售給企業、學校團膳業者及理念一致的實體店舖。 物流暢通 評鑑仔細 早上10點,一輛3噸貨車載來100箱、每箱30公斤的紅蘿蔔,貨車開進位於田間旁的友善大地物流中心,這是農友海欽師兄花4個月細心照顧的成果。由鐵皮屋蓋成45坪大的物流中心,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驗收區、冷藏、冷凍、洗滌區、包裝作業等區一點都不含糊。 保價保量 發展契作 友善大地成立之初有7家合作農場,目前增至近60家,主要分布在嘉義、台南、高屏等地。友善大地根據評鑑表及流程一一訪視、了解每家農場理念、土地、農法、甚至細到家庭支持。 「只要市場需求確定,我們就敢跟農友契作,保價保量。」楊從貴說,從商業角度看,保價保量是「很笨」的行為,要概括承擔市場需求與價格風險,但這對農友是「定心丸」。目前友善大地契作的項目包括水稻、菱角、蔬菜,契作的營業額約占整體營收一半。 友善大地成立前3年財務吃緊,人稱「大拖車師兄」的農友曾對楊從貴說,「100萬貨款先不用急著還,記在牆上,我貨照出。」還有農友對楊從貴說,「你們倒了,我們也沒靠山了。」 大進大出 跨海北京 「大進大出、平進平出」是楊從貴的銷售策略,他希望市場能以平實價格吃到有機產品,同時給農友一定收入,友善大地毛利約5%,只有將量衝大才有機會,所以主攻學校、企業團膳,新北市中小學營養午餐、台南市21所中小學、中鋼、台積電、台灣凸板等都是他們的客戶。在里仁、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也買得到友善大地的產品。 今年友善大地要帶著台灣安全、無毒的加工農產品跨海到北京,經過1年籌備,他們成為北京生鮮電商平台「春播」在台灣的指定集貨商。「友善大地的夢想很大」楊從貴說,從官田出發,讓農村有改變的機會,讓台灣重回美麗有機島。這條路不好走,但他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