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鄉願景》張博舜號召客青交流 碰撞文化新火花

「富富.小山岡」基地成立3年來,以富岡創生協力隊為營運核心,團隊運作逐漸成熟,去年7月立案成立「桃園市南桃園客青交流協會」,由協力隊靈魂人物之一的張博舜擔任首屆理事長,他盼號召更多在地青年參與,導入新想法,讓南桃園的客家文化扎根地方,被更多人看見。

27歲的張博舜大學畢業後,回到富岡家鄉投入地方創生,他表示,起初富岡創生協力隊並非正式組織,經營3年後決定擴大範圍,與地方組織合作,盼能召集更多年輕族群加入;目前成員近50人,除富岡在地人之外,也有來自南桃園其他行政區民眾參加,其中有人是自富富.小山岡「擦澡工」時期就來幫忙的志工。

張博舜說,協會每月辦理聚會,邀不同領域專家,包括地方創生、客家戲劇、紀錄片拍攝、品牌設計等,與成員交流多元主題,盼碰撞出新的想法。為響應1228全國母語日,協會配合全台串聯,在富岡伯公岡公園辦理講客活動,結合富岡在地夥伴團隊,透過表演、闖關與講客宣講,不僅推廣客語,也傳承客語蘊含的理念。

他提到,希望有想法的年輕人一同參與,但觀光發展仍是行銷手段,先把人帶來富岡,讓大家「體驗」什麼才是關鍵,要讓大眾留下印象,成為富岡的「關係人」,將富岡魅力連結出去。

有感於傳統文化傳承重要性,張博舜也在社群成立「阿舜牯的田野紀錄」粉絲專頁,親自踏訪並記錄母語、祭祀等文化活動。他表示,信仰是生活一環,舉凡節慶、日常生活到祭祀,傳統信仰文化隨都市化逐漸消逝,現代年輕人較不會主動接觸了解,盼透過實際體驗,經營自媒體記錄在地文化,讓大眾未來有天能一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