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鄉願景》推廣農遊 草店社區注入新活力

草店社區串聯白河的特色景區推出小旅行遊程,活絡地方產業。(張毓翎攝)
草店社區串聯白河的特色景區推出小旅行遊程,活絡地方產業。(張毓翎攝)
白河區長董麗華。(張毓翎攝)
白河區長董麗華。(張毓翎攝)

位於台南市白河水庫下游的草店社區,居民多數務農,以生產稻米、蓮子為主,隨年輕人口外移、村落老化,社區幾年前意識到這項危機,致力改造農村環境與照顧關懷長者,成為白河區的典範;近年跨域整合,串聯其他特色社區,發展農村生態旅遊,成了草店新的經濟產業,遊客前來造訪也讓小農村更有活力,今年名列台南市金牌農村之一。

草店社區在白河區北邊,民風樸實且人情味濃,居民凝聚力高、團結力強,多數務農,因社區青年往外發展不斷流失,年齡層逐漸趨向高齡化,10年前社區透過執行農村再生計畫的機會,為這個老化農村注入新活力。

在草店社區服務超過10年的關懷據點主任潘秋雨,以前是專職的家庭主婦,孩子長大後,她卸下家庭重擔,到社區當志工,每天一早7點多到活動中心開門,整理、清掃環境,認真帶領志工們完成每一項工作,無私地付出。

潘秋雨因心思細膩、手作靈活,經常擔任講師,負責教大家做手工藝或料理;她說,來到社區後,學到很多東西,也結交到許多社區的好朋友,每天都很充實,時間似乎過得飛快,很享受與大家在一起為社區服務的時光。

設稻荷咖工作坊 行銷農產

潘秋雨說,前幾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時,據點關閉一陣子,那時大家待在家裡無聊地發慌,直到解封後,終於能重回據點活動,許多阿公、阿嬤都非常開心。

台南市農村再生社區營造協會理事長吳長庚是知名社造達人,長期輔導台南的社區營造和農村再生工作,2015年結合白河、後壁、東山返鄉青年在草店社區成立「稻荷咖工作坊」,與各社區及青農訂立寄售合約,藉由此工作坊平台共推品牌,行銷青農和社區所生產的農產品。

稻荷咖工作坊串聯各社區,舉辦綜合生態、人文、產業體驗與食農教育的遊程,2020年吳長庚進入到草店社區發展協會服務後,更著重帶遊客進入社區深度體驗,例如蓮田焢窯、製作荷染或到社區埤塘看野生蓮花。

深度體驗小旅行 報名秒殺

「貨出去、人進來」,由草店社區媽媽參與製作的手工黑糖、破布子、香米、芒果乾等工作坊販售農特產品,也吸引遊客來訪購買,盈餘則是回饋社區辦共餐等運用。

吳長庚說,草店社區發展農遊,並非單打獨鬥,而是與其他社區互助合作,把都市遊客帶進不同的特色農村,推動至今,現在每周至少出團一次,每次行程PO到群組,大家都是「秒殺」在搶,每梯約40人,一下子就額滿。

遊程設計年輕化 親子同樂

吳長庚提到,過去參加農遊的族群以退休人員居多,如今假日增加許多親子家庭,遊程設計年輕化,像今年6月還安排到白河碧雲寺賞夜景、喝咖啡的2天1夜遊程,另外有時會加碼給遊客驚喜,比如每到官田區,還會順道帶遊客到六甲區吃少見的「山刺果冰淇淋」。

白河子弟蔡秉修與好友張翰麟、蘇哲儀,有感於家鄉人口外移和老化劣勢,今年創設「溪北風」平台,期待未來有機會與在地協會、商家等單位合作,讓更多年輕朋友認識白河、關心白河的發展。

蔡秉修表示,自己與朋友想投入地方創生,看到吳長庚長期在地方耕耘,對於他推動深度農村旅遊印象深刻,因此主動與他聯繫、請益,希望以後可幫助拓展年輕族群來白河觀光;此外,不侷限於農遊,也盼從舉辦活動等方式,為家鄉帶來不一樣的發展契機與活力。

動員令─台南市白河區

● 人口數:2萬5613人(至2024年6月底)

● 土地面積:126.4平方公里

● 古地名:

店仔口、店仔口街、白河庄

● 白河區長董麗華的一句話:

白河總共有21個社區,草店社區是當中的模範生,這幾年推廣從產地到餐桌落實在生活中,例如成立「草地不老店工坊」,社區長輩發揮專長,並透過特色課程串聯在地產業,同時也與其他社區互助合作,讓外地遊客認識台南的人文風情。

● 知名人物:邱瑞寅(詩人、白河文史專家)、施炳煌(藝術家)、林文嶽(陶藝家)、陳世憲(意象書法家)、張志育(遠洋漁業企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