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鄉願景》日光小林村民 打造大武壠文化園區

莫拉克風災摧毀了舊小林村,搬到日光小林的村民,努力在新的土地上,注入大武壠族(Taivoan)的文化,村民開始唱起傳統古謠,種植傳統植物與作物,找回阿嬤的古早味,還有傳統手工藝、祭祀空間等,讓居住在日光小林的族人,可以有學習傳統文化的機會,讓後代子女能夠認識自己、知道自己從何而來,又肩負什麼責任,而將日光小林打造成大武壠文化園區,是居民未來最大的目標。

小林村居民在莫拉克風災後住進全新的永久屋,沒人知道未來會是如何,只知道終於有個地方可住,這個新家就叫做「日光小林」。

走過莫拉克風災

為了讓更多人認識大武壠族的文化特色,日光小林居民利用社區空間為場域,結合手機遊戲及搭配社區遊程吸引不同客群參與,也讓更多有興趣的年輕人投入,達到文化帶動產業的目的。

房屋重建完成,居民們開始將大武壠族的文化,透過不同方式帶入日光小林社區,開始學習唱古謠,因為每年都要回到原鄉參與祭典,與祖靈共舞,如此祖靈才不會遺忘他們;婦女則是拿起針線學習刺繡,要為自己與孩子做一件大武壠的傳統服飾,成為族人的驕傲。

居民把山上的傳統植物移植在社區空閒土地上,學習植物運用的知識,讓孩子深入了解母體文化,歷經數年的時間,才好不容易把因風災破損與斷層的文化拼湊回來,成為社區發展重要的養分。

劇場表演傳統祭典

這幾年,社區透過公私協力方式,結合勞動部多元培力計畫,將大武壠族文化復振累積轉化為社區特色小旅行,青年團長王民亮協助推出台29線上唯一的大滿劇場,用表演藝術分享族群傳統祭典與傳說故事;部落耆老羅潘春美重拾兒時記憶,教導手作傳統美食─柴燒年糕,了解如何製作,達到食農教育目的。

原民工藝師徐大林則是傳承手作傳統獵具-魚笱,不僅能學習竹編工藝,也學習里山倡議與環境教育,強調「抓大魚放小魚」;部落婦女劉麗玉使用在地食材,煮出滿滿一桌小林特色風味餐,並把自種薑黃的薑黃飯,梅子、雞角刺入菜,搭配當季食材料理,透過飲食認識在地文化。當許多地方都在談地方創生時,日光小林居民早已走在這條路上。

社區變遊戲場域

今年6月,日光小林社區與創億科研公司合作遊戲開發,以大武壠族文化為核心,研發手機實境遊戲,期望將社區打造成一個學習與遊戲的空間,內容設計8個闖關遊戲,分別在社區的8個地點。只要闖關成功,就可以在社區的日光廚房,換一份連名廚詹姆士都說好吃的薑黃臭豆腐。也會依季節推出不同的兌換品,可選擇自行到社區體驗,或是報名團客行程。遊戲於9月測試,並從10月開始讓遊客體驗。

「青年返鄉」是許多地方面臨的困境,但對原本就住在偏鄉的青年而言,日光小林社區最想做的,就是設法留下青年一起發展出事業體後,再鼓勵更多青年返鄉,不讓年輕人好不容易返鄉後又因沒工作而離開。

此外,日光小林社區於12月1日進駐高雄市美濃區菸葉輔導站-菸仕物所,規畫販售薑黃香腸、特色氣泡飲等,並配合活動舉辦文化體驗,帶動遊客參與,增加競爭力與銷售額,期待未來讓更多婦女有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