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鄉願景-苗栗老家藝文空間 串門子好所在

歡迎光臨 老家藝文生活空間經營團隊是一群不到30歲的年輕人,圖左至右是陳鵬文、張雅惠、林琬羚、鄭玉、陳怡珊、程奕祥、陳怡如、林仲威、范仕新。(潘杏惠攝)

中國時報【(執筆:潘杏惠)】 家對很多人來說,是溫暖的避風港,但對苗栗市「老家藝文生活空間」而言,這裡不只是個人的家,更是在地、國外藝術家及素人創作者交流、表演舞台,讓藝術更貼近鄉親生活。 不光只是文青咖啡館 別以為這只是個文青咖啡館,它同時也是社區居民最常閒晃的地方;有七旬爺爺最愛窩在角落看書,郵差古哥每星期造訪四、五次;經營團隊是一群不到30歲、多數是苗栗人的年輕人,致力讓「老家屬於每一個人的家」。 老家藝文生活空間共同創辦人陳鵬文在《中國時報》與正聲廣播合作的「新故鄉動員令」節目中,接受主持人《中國時報》執行副總編輯張瑞昌訪問,分享一路走來的點滴。 他形容,苗栗市就像日本導演宮崎駿電影「龍貓」裡的小鎮,樸實寧靜,是個適合生活的好地方。妙的是,苗栗市本來是道卡斯族貓貍社舊居之地,苗栗地名由貓貍之音演變而來,貓貍就是道卡斯族所指的平原。 故事得從老家說起,這是兄妹檔陳鵬文、陳怡如小學前跟父母、爺奶一起住的家,有近60年歷史的獨棟房子,但閒置多年作倉庫,直到4年多前家人想整修,兩人深刻感受房子久沒住人,老化好快,很想在老家做點什麼。 奶奶房間變六步藝廊 他提到,曾祖母時代老家設有佛堂,社區居民每天都會到家禮佛,也算是社區聚會場所,兄妹徵求父母同意後,很希望老家可以是大家的空間作為在地使用。 陳鵬文學的是電影,陳怡如念美術,兩人想了又想,苗栗市沒什麼咖啡館,想看展覽也只有文化中心可去,決心打造老家為咖啡廳複合藝文展演場所。2013年9月「老家藝文生活空間」誕生,並號召一群志同道合夥伴,多數是苗栗在地包括苗栗市、頭份市、造橋鄉、竹南鎮的七、八年級生共同經營。 成員有兄妹檔的童年玩伴程奕祥、鵬文女友林琬羚、和鵬文因八八風災做志工認識的陳怡珊,咖啡師范仕新、林仲威,負責廚房事務的張雅惠、鄭玉。 老家藝文生活空間將奶奶房間改造成「六步藝廊」,只因這是六步走完的地方,至今辦過30、40檔展覽;難道不擔心沒人來看?陳鵬文笑說,「一開始團隊也有疑慮」。 但他印象深刻,首場展覽是一個藝術家徒步環島,拜訪全台媽祖廟後舉辦的圖文創作攝影展,還特地請3尊媽祖神像放在店裡,當時不少人駐足門外,不曉得是個什麼樣的地方,不過隨著藝術展、電影講座陸續舉辦,「我發現滿多人願走進來,甚至有人會走進店裡,詢問可不可以在這邊辦展覽」,對老家來說,無論是專業藝術家還是素人創作者,都鼓勵大家來展示作品。 陳怡如提到,老家也串連起苗栗其他鄉鎮共享資源,頭份300年老社區、蘆竹湳古厝,這幾年來在苗栗縣傳統聚落文化協會推動下,轉型成藝術家聚集的創作聚落,吸引許多國外藝術家駐村,協會成員陳薏如是老家客人,不少藝術家在她引介下,到老家舉辦展覽、交流活動。 黃爺爺愛窩角落看書 但最可貴的,老家也是社區居民生活的一部分,陳怡珊說,七旬黃爺爺很常造訪,窩在角落看書,有陣子學英文,到店裡很喜歡用英文跟她對話、練發音;還有位劉伯伯,因為支持老家贊助1000元,當時正值耶誕節,伯伯受邀到店裡慶祝,事後感動的說「我這一輩子都沒過耶誕節的經驗」。 團隊希望老家在社區扮演什麼功能?以電影為例,陳鵬文說「也許觀眾看完片子不會記得導演是誰,但會發現,原來自己也可以去導一場好戲,自己很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