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鄉願景》陳宣和擦亮3代茶廠金招牌

新北市38歲青農陳宣和退伍後回鄉接棒,產製的有機茶葉屢獲世界與台灣茶葉大賽認證,碧螺春綠茶9月更榮獲2023日本世界綠茶大賽最高金賞。(陳慰慈攝)
新北市38歲青農陳宣和退伍後回鄉接棒,產製的有機茶葉屢獲世界與台灣茶葉大賽認證,碧螺春綠茶9月更榮獲2023日本世界綠茶大賽最高金賞。(陳慰慈攝)
陳宣和(左)與妻子姜慧姿(右)一起經營大埔製茶廠。(柯毓庭攝)
陳宣和(左)與妻子姜慧姿(右)一起經營大埔製茶廠。(柯毓庭攝)

三峽碧螺春綠茶聞名全台,全盛時期茶行林立,隨著都市化發展,與茶葉外銷市場優勢不在,茶廠逐漸凋零,位在三峽白雞路上、傳承三代的「大埔製茶廠」是少數碩果僅存的老茶廠,38歲青農陳宣和退伍後回鄉接棒,迄今已15年,產製的有機茶葉屢獲世界與台灣茶葉大賽認證,碧螺春綠茶更在今年9月榮獲「2023日本世界綠茶大賽」最高金賞,重新擦亮老茶廠招牌。

走進「大埔製茶廠」,陳宣和熱絡地泡茶招呼:「來,先喝一杯茶!」他細說茶廠歷史表示,茶廠有商業登記是在1953年,阿公年代主要做代工,外銷至日本、香港等地,茶種包括包種茶、紅茶、白茶等;三峽茶葉採收與製造分離,茶農耕種採收交給茶廠製作,茶廠大量收購各地特色茶菁,最遠擴及至新竹關西,一次都是萬斤出貨。

70年老店 獨子接棒

陳宣和說,爸爸接手茶廠後,延續阿公經營代工外銷模式,但1979年中美斷交、2002年台灣加入WTO,外銷市場均受到衝擊,加上台灣從農業逐步轉為工業化時代,不少人棄農從工,缺工導致茶廠原料短缺,台灣茶葉市場從外銷逐步轉向內銷,茶廠也開始轉型做批發零售,批貨給全台50多家經銷商,以商業茶為大宗。

因家中老茶廠位於田中央,車輛進出不便,無法招攬過路客,陳宣和2000年將茶廠搬至距老茶廠不遠的現址,招牌醒目好卸貨,也吸引不少前往大板根森林溫泉酒店、滿月圓國家森林遊樂區的遊客,停下來品茗茶香。

從小在茶園打滾長大的陳宣和是家中獨子,上有4個姊姊,笑言接棒是「強迫中獎」,但也坦言一度掙扎是否要接手,因為想離開茶廠看看外面世界、不想當井底之蛙,高中畢業後便離家外出工作,做過物流稽核、電子生產品管及鋁門窗業等,父母也認為多歷練有助未來接班,「畢竟到外面磨的亮度會比自家好!」

精緻零售 走自己的路

當兵退伍前,父親友人曾問他「想不想到越南當製茶管理廠長?」陳宣和心想與其幫別人管理茶廠,不如回家自己做,加上當時父親身體不適,他不捨父親辛勞,退伍後便決定返鄉接手家業。

但接班人之路並不順遂,陳宣和憂心客層會愈趨老化,加上手搖飲市場興起,只能提高自家茶葉品質,因此動念轉型為精緻零售,但父母只想維持現狀,未完全讓陳宣和放手一搏。

陳宣和說,早期做批發時,茶農手摘茶長度約10公分,採3到4葉,但茶菁長度不一,「走水」時間不一,影響製茶整體品質;轉做精緻零售後,他要求茶農摘採「一心二葉」,長度縮短至3到5公分,但父親覺得費時且成本高,難以接受銷售量從以往的萬斤跌至千斤、百斤。

大埔製茶 打響名號

「父母一定會引領孩子一條最安全的路,但我想走出自己的路!」30歲那年,陳宣和覺得時機已成熟,語重心長與爸媽討論,期盼他們能真正交棒,彼此不再是上對下的關係,而是互相討論茶廠未來的同事,歷經7年接班人培養,父母認為他通過考核,點頭退居幕後。

「從阿公到阿爸都做代工,我們沒有自己的品牌,雖有固定客戶,但隨時可能被取代。」陳宣和不甘自家好茶被埋沒,認為應讓更多人認識,決定自創「大埔製茶廠」品牌。他眼神發亮地說:「30歲以後茶廠的創新與變革,其實都是在執行我23歲到27歲時無法實現的夢想。」

陳宣和妻子姜慧姿也全力支持老公,一起投入茶廠經營,陳宣和認為,「多一個人的意見也是好事」,因此所有決策都是父母、他與妻子4人投票表決,多數決通過就執行,未過半數就再想下一個。

國內外賽事 屢獲肯定

為打響自家品牌,並將台灣好茶推廣到全世界,陳宣和也開始參與國內外各項茶葉賽事,並做功課了解各國賽事規則,有的賽事甚至需籌備1年多。2020年,大埔製茶廠的蜜香紅茶、東方美人茶以及白茶分別榮獲法國農產品加值協會(AVPA)第3屆「世界茶葉大賽」金獎、銀獎及特別獎;2021、2022年蜜香紅茶、古樹紅茶再獲AVPA第4、5屆世界茶葉大賽銀獎、銅獎,讓陳宣和信心大增。

今年1月,大埔製茶廠的碧螺春、蜜香紅茶也分別得到比利時iTQi國際風味評鑑所風味絕佳獎章兩顆星、三顆星殊榮;9月更榮獲2023日本世界綠茶大賽最高金賞。

陳宣和說,他知道日本向來注重整體形象,因此除茶葉風味外,也特別設計「山之行」包裝,以書法的山字呈現3座山的重疊及雲霧繚繞的茶園風光,茶蓋上更有如太極意象般的「大」字LOGO,象徵「三峽大埔製茶廠」,日前收到日方邀請函,12月25日將赴靜岡出席頒獎典禮。

陳宣和接著於9月11、12日參加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2023全國部分發酵茶製茶技術競賽」,直言為端出最好的條形包種茶組,挑燈夜戰2天1夜製茶讓他累癱,但已是第2次參加,在心態及技術上更加成熟,最後獲得亞軍,比賽結束隨即開車返家倒頭就睡,睡夢中朋友來電恭賀他是「三峽之光」,但他根本聽不出是誰打來的。

無農藥栽培 提升品質

目前大埔製茶廠的茶葉除2公頃自家茶園,另有6公頃契作面積,陳宣和相當注重友善無農藥栽培,目前年產量約6、7千斤茶葉,有些茶園土地會適度休耕養護,以提升茶葉品質。

採訪期間,不少熟客上門主動跟陳宣和寒暄,他立即端上1杯熱茶款待,他說,自家茶廠著重人情味及聊天的熱絡感,也沒有做團客避免降低品質。

因不少熟客建議,大埔製茶廠官網今年5月終於上線,負責官網製作與臉書小編的姜慧姿說,夫妻倆早就想做官網,只是苦思如何豐富內容,很羨慕產量不大但可以全心全意服務每位客人的小農,自己也希望能提升服務,因此年底前會強化官網訊息,加強廣告曝光並設立Line官方帳號行銷。她還說,店內曾推出碧螺春貢糖,為求新求變,正尋覓在地品牌合作推出適合搭配的新茶點,「多元的茶商品是我們的另一特色。」

陳宣和語氣堅定地說,會努力做好茶葉品質,持續參加指標性比賽挑戰自我,並提高服務品質,打響「大埔製茶廠」的名聲,讓全台及世界知道「原來大埔茶廠的茶這麼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