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部長李遠:以ESG之名發動企業投資文化

文化部長李遠接受專訪,暢談未來規劃。圖/顏謙隆
文化部長李遠接受專訪,暢談未來規劃。圖/顏謙隆

文化部長李遠新官上任三把火。他21日強調,文化部預算只會多不會少,將以ESG之名,發動企業界與企業家投資文化,並加碼文化幣刺激消費,將領取資格下修至少3歲,從16~22歲青年擴大到13歲國中生,可以領取一年1,200元的文化幣。

對於改善目前華視「非官非商」的難題,李遠表示,華視不能做政論、宗教、商業節目、連賣廣告都難,等於把經營者的手和腳綁住。

文化部將協調公視法修法,第一步是希望買回華視的民股,包括聲寶、台塑等集團及員工持股約17%,因公廣集團如果沒有買回民股、讓政府百分之百持股,又如何談資產活化?

華視土地資產活化被看好,尤其北市光復南路一帶精華地段的大樓本部等,投資銀行曾評估土地資產潛在價值逾90億元,隨大巨蛋、SOGO陸續開幕、誠品松菸擴大營業等,開發潛力看好。

筆名「小野」的李遠21日首度接受媒體訪問,他形容接任文化部的心境轉變,從坎坷不安、後悔、接受到準備好了,22日將赴立院接受業務報告與諮詢處女秀。

李遠強調,政府應扮演文化的鼓吹者,透過預算和鼓勵閱讀、展覽、活動等,影響國民對文化的嚮往。如果文化幣的使用可以讓年輕人覺得文化是一種流行,政府就應該鼓吹推動。文化部將三管齊下,包括政府編列預算、文化幣領取降低年齡、企業贊助更多,鼓勵企業家指定故鄉學子或偏鄉的文化幣加碼,增加文化感染力。

影視產業也是文化部重點業務之一,李遠指出,政府應該做的是整理台灣影視生態,盤點政府著力處,培養、留住人才,台灣市場小,也要協助業者走向國際合作。近期文策院與國內OTT平台合作,結合企業界、金融界,打造商業模式。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大成:黃小玉價格回不去了
核四剩餘空地 火力電廠列選項
徐秀蘭:能源政策明確 就能拚出產業需要的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