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陸股慘跌 謝國忠:投資中國要有5年思維,看好4大明星領域

上海與深圳兩大陸股今年以來跌幅慘重,網路上近來出現一幅對聯,右邊寫著「上交所上交所有」、左邊寫著「深交所深度套牢」,橫批「淨深出滬」,相當應景,卻也反映出中國的經濟欲振乏力。

淨深出滬是淨身出戶的諧音,淨身出戶指離婚時一毛錢都拿不到,只能孑然一身地離去。這種困窘的情況讓全球投資人對中國經濟前景充滿疑慮,《新新聞》2024年1月19日越洋採訪中國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剖析投資中國應有的新思維。

謝國忠指出,美國害怕被中國超越,近年來頻頻在高科技領域封鎖中國,對中國政府來講這是生存危機。中國房地產泡沫破裂,牽動地方政府債務惡化、金融業獲利縮水,進而拖累股市。這些過往一旦發生中國政府就會積極出手救市之事,如今對決策官員來講變得沒那麼重要了,因為政府的資源必須大幅度地移轉去應對美國的封鎖。

北京救市以說說為主,大而有力措施估計不多

謝國忠說,很多人到現在還是沒有意識到,中國政府有決心讓房地產調整、讓「影子銀行」退出歷史舞台,中國政府支持經濟轉型,對象主要是科技公司,不是房地產、不是金融,中國的經濟在走不同的路了。既然如此,政府救市會以說說為主,真正大而有力的措施估計不多。

美國的逼迫雖然讓中國經濟面臨龐大挑戰,但也有機會揮別為別人打工的發展模式,變得更強大、更富有,尤其是汽車、新能源、芯片(台灣稱晶片)、顯示器等領域。謝國忠認為5年之後,中國的經濟轉型效益將會開始浮現,屆時陸股將會反映經濟走揚的榮景。

<cite>股民以充滿創意的文字描述中國股市慘況。(取自網路)</cite>
股民以充滿創意的文字描述中國股市慘況。(取自網路)

謝國忠說,經濟轉型需要時間、心不能急,如果再用炒房地產、炒股票的心態去看中國的經濟與股市,勢必什麼都做不好、也賺不了錢。投資中國要換腦袋,要有至少抱5年的長線思維,而且要能判斷誰有技術、誰有規模、誰長遠能生存下來。以下為訪談摘要:

中國政府支持經濟轉型,但對象和過去不一樣

記者問(後文簡稱「問」):COVID-19以來中國推出不少救市措施,效果似乎有限,為何如此?

謝國忠答(後文簡稱「答」):救市是救原來的東西,中國經濟需要轉型,我覺得這是市場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的。

政府有決心讓房地產調整、讓「影子銀行」退出歷史舞台,所以救市的話主要是說說而已,真正大而有力的措施不是很多,這是第一點。

第二是政府支持經濟轉型,但支持的對象跟過去不一樣,不是房地產、不是金融,主要是支持科技,包括公司轉型、新的創業,像是希望每年有5萬家新創企業去做芯片,當然大部分都不會成功,但這是政府支持的,所以中國的經濟,關鍵是在走不同的路了。

<cite>北京的人行道上,一名房地產經紀人站在那裡看著人們走過。謝國忠認為中國政府對拯救房市不會有太大作為。(資料照,美聯社)</cite>
北京的人行道上,一名房地產經紀人站在那裡看著人們走過。謝國忠認為中國政府對拯救房市不會有太大作為。(資料照,美聯社)

問:轉型需要多久時間?

答:至少要5年。一方面,拆炸彈也是要慢慢來。以破產的中植企業集團為例,光梳理這公司,人民幣3.4兆元的資產,裡面亂七八糟的名堂不知有多少,就夠政府忙一陣子了,這還只是一家公司。

另方面,中國房地產在建設的,每年下降7%左右吧,現在降到85億平方米(85萬公頃)的規模,還是巨大,可能需要降到40億平方米(40萬公頃)。「影子銀行」跟地產下滑,這肯定對GDP是拖累的。

中國大部分地方政府靠賣地過活,房地產疲軟,地方政府的錢變少了,他們還是老等著市場回來,認為你中央政府不能讓我死的吧、你要救的吧,過去的話就是因為國內的壓力會讓中央政府屈服。

但問題是他們這些人沒有意識到,中國現在經濟發展的重點變了,中美的競爭,美國對中國的封鎖對中國政府來說是生存危機,它管不到你們這些人,房地產不好、金融不好,你快來救啊,對他們來說這個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美國要弄死中國,所以資源必須要大幅移轉到去應對美國的封鎖,所以過去這一套就沒用了。

老替別人打工,發展40年平均收入仍低

問:感覺上這不是件壞事?

答:那當然了。中國這一波調整,一方面是要砍掉肥肉,壞的GDP,是一個瘤,把GDP搞大了,但那是有害的,就是房地產、金融、地方政府,把這幾塊砍掉。中國過去有錢的人都是炒出來的,透過貨幣超發,炒這個、炒那個出來的,有錢的人都是不正常的手段裡出來的。

中國為什麼發展40年還是平均收入比較低的經濟體,經濟不正常啊,像日本、韓國起來都是自己的公司,它不幫別人代工,我起來就是我的汽車廠、我的電子公司、我的產品了,中國的模式跟日本的模式區別就在這裡,他們高端的東西都自己做,R&D、銷售、系統管理,這些都是具高附加價值的地方。

<cite>韓國現代汽車如今已是全球產量第三大的汽車生產商。(資料照,美聯社)</cite>
韓國現代汽車如今已是全球產量第三大的汽車生產商。(資料照,美聯社)

所以中國經濟轉型就是,你不要為別人打工,別人現在不是說要退嗎,退到印度去,讓他們退啊,然後你做產品跟他們去競爭,汽車公司、電子公司、新能源公司,都是中國可以大力發展的。

中國明星產業,看好汽車、新能源、芯片、顯示器

問:中國高喊科技自主,哪些領域有前景?

答:我覺得汽車是最、最重要,因為它是最大的市場,中國不光是要車造得多、出口多,而且要是最好的車,不能完全靠價格便宜。比亞迪的股價可能會下滑,因為它要競爭,它就會砍價,就像特斯拉一樣的,但你知道比亞迪最後會贏的是吧。你要投資最重要的判斷是這件事情,不是說什麼房價會不會漲、政府會不會救市,最終你要判斷是這個人會贏還是會輸。

另外,中國的太陽能、風能都是有競爭力的。太陽能發電成本3年前在新疆好像是每度電人民幣兩毛四,現在降到一毛五、六了,成本愈來愈低,把能源成本降到接近零對經濟的影響就非常大。中國高鐵1年差不多虧人民幣1000億元,把電費降一半就變成有利潤了。

<cite>太陽能產業的重要原料多晶矽大部分於中國新疆生產。(Antonio Garcia@Unsplash)</cite>
太陽能產業的重要原料多晶矽大部分於中國新疆生產。(Antonio Garcia@Unsplash)

電費變低後,可以把西藏的水從南邊調到北面,有了水之後糧食也能自主,國家安全考慮的兩大議題,能源與糧食,這兩件事情都能自己做到。中國經濟發展的最終階段,就是利用近零價格的能源把沙漠變良田,實現「solar singulariy+Geoenginnering」,屆時還能把這套總體方案出口到中東國家。

芯片也是中國努力發展的領域,中芯國際已經能做出7奈米芯片,現在要奮鬥做5奈米,美國看到這一點,去年底讓上一代的設備也不能賣給中國,所以中國必須要自己做設備。上海微電子裝備已經做出28奈米的光刻機,如果下一代就做到14奈米,中國這個門檻基本就過了,因為用14奈米設備能做出7奈米或5奈米芯片。

顯示器的話,京東方有能力跟韓國企業競爭,但是挑戰很多,它意識到必須有一定的量,但顯示器產品都是價格戰的,它要是能活下來就能把韓國人打倒。

科技包含在設備裡面,沒有設備你啥都幹不了

問:中國經濟轉型似乎可稱為科技轉型,核心挑戰是什麼?

答:大家都在談科技、科技,科技是包含在設備裡面的,你在下游的人啊吹牛的人非常多,天天你可以變化,但你沒有設備你啥都幹不了。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後,韓國從原本比中國還差的經濟體,經過20多年變成高收入,靠的是四個行業:芯片、手機、顯示器、汽車,因為他們能買到製造這些產品的設備,中國則是在美國的阻擾下不能買到生產的機器。

所以接下來中國必須全部自己做,日本、韓國、荷蘭、美國做的事情中國都要自己做,尤其是精密設備與關鍵材料。中國的難度比韓國要大,經濟轉型的過程就會慢了。

賣不了土地只好賣股票,陸股今年跌價壓力仍大

問:為什麼陸股會跌這麼多?

答:原來炒股票的人跟「影子銀行」還有炒房地產的,往往是一夥人。政府振興經濟的重點變了,土地、房地產需要很長時間價格才會回來,那邊現在有流通的問題,難以出售不動產來獲利,套在影子銀行的錢也欠缺流通性,缺錢時只能賣股票,這個叫Hyman Minsky效益現象,所以中國很多股票都被壓得很低,就是因為有這個流通的問題引起來的。

問:陸股今年還是有很大的壓力?

答:是的,有很大的壓力,沒辦法的。

<cite>上海股市今年以來的表現讓投資人無比沮喪。(資料照,美聯社)</cite>
上海股市今年以來的表現讓投資人無比沮喪。(資料照,美聯社)

問:陸股的壓力會持續5年嗎?

答:有可能啊,我們需要有新的財富出來。你去看那些公司,很多都是轉型或者創業,像比亞迪,它必須把錢投到研發上面,所以就沒有辦法說是我賺錢了分給大家,大家有了錢就去買股票、吃喝玩樂。現在中國又變成是奮鬥的時候了,有錢就投回去,所以變成支持金融流通的錢就不會那麼多。

問:中國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2023年GDP年增率5.2%,您預估2024年中國經濟成長率多少?

答:今年可能有5%。去年能有5.2%,因為靠國內旅遊翻了一番,給GDP加了2個百分點,今年要靠出口,去年出口沒漲,因為有存貨問題,需要去庫存。今年如果出口能漲10%, GDP年增5%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問:中國政府會推出大規模救市方案嗎?

答:不會。我覺得政府會想要支持國際旅遊,烏克蘭、中東問題讓美國暫時沒有精力到中國來做什麼事情,政府有一定的安全感,原來因為跟美國對抗,擔心來中國的人全是間諜,現在可以寬心一點。所以外國人到中國來住、簽證或者做什麼事情,都變得愈來愈開放。

國際旅遊如果能夠活絡,對支撐中國的GDP會有一定的效果。像中國這麼大的國家,來個1000萬人並不是那麼難的,每個人花1000美元就100億美元了。現在中國五星級酒店非常便宜,不可思議,只有香港的3分之1, 比紐約的話更低了,服務品質不會輸給他們的。

工資升、貨幣多,不擔心通縮問題

問:中國到去年1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連續3個月為負值,外界擔心可能是1997亞洲金融風暴以來最長通貨緊縮,你怎麼看?

答:中國國內消費,一般民眾的消費還是可以的,現在就是高端的消費不行,原來高端消費都是搞金融、搞房地產、搞互聯網的人去消費,那些地方下滑得比較嚴重。

大家為什麼怕通縮,因為擔心價格跟工資會走向惡性循環,工資低然後逼著物價低,物價低再逼著工資低,但在中國沒有這個事情,藍領工人的工資還是上升的,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是,如果你是工資低、物價也低,那你對貨幣的需求會愈來愈少,貨幣供給額應該是下降的,這是過去在1930年代全球經濟大蕭條時候看到的。但中國貨幣去年成長還是比較多的,年成長率約10%,所以不應該看到價格下滑就覺得通縮、世界末日,不是這麼回事。經濟最關鍵的核心就是生產力,你做什麼事情、你能做什麼事情,能力最重要,不要過多的去關心價格的事情。

<cite>中國藍領工人的工資仍在上升。(資料照,美聯社)</cite>
中國藍領工人的工資仍在上升。(資料照,美聯社)

問:今年是美國選舉年,拜登會不會使出更多招數對付中國?

答:那不一定。他現在就怕美國的經濟倒,所以他對中國最近的話是比較妥協的, 另外就烏克蘭、中東的事,對美國來說以色列的事比自己的事還重要,拜登不希望中國有過激的反應,他除了在芯片這個行業會繼續封鎖中國,這是他們要做的事情之外,其他的估計不會有更嚴厲的招數。美國如果經濟出大問題,是拜登要承擔責任的。

問:中國的電動車發展迅猛,美國會不會在電動車需要的芯片上面對付中國?

答:電動車除了自動駕駛之外,所需芯片不必高端技術,需要高端芯片的是手機,手機的問題是一頭是芯片、一頭是作業系統,這兩項關鍵技術都握在美國手裡,所以美國什麼時候都可以把你弄死,但是電動車從頭到尾都不是,沒有美國的、全是中國做的,從軟件到芯片,全是自己的。

美國今年只會降息一次,亞洲主要貨幣估小幅升值

問:美國聯準會今年會開始降息嗎?

答:至少下半年才會降一次,然後又讓你在那邊滴口水,因為你預期會降息,就會繼續去買美國的國債,美聯儲降息的目的是為了美國國債市場的穩定,因為這是決定美國經濟能否生存下去的關鍵。

通貨膨脹是長周期的事情,有很多深層次的原因,美國國家財政赤字那麼大、工資大幅上升、人幹活愈來愈懶,美國的通脹、利息都不會低的。

<cite>謝國忠認為,美國聯準會降息是為了穩定美國國債市場。(資料照,美聯社)</cite>
謝國忠認為,美國聯準會降息是為了穩定美國國債市場。(資料照,美聯社)

問:聯準會降息幅度有限,亞、歐主要貨幣今年對美元會怎麼走?

答:中國去年外貿順差8000多億美元,今年可能上兆美元,人民幣我覺得今年會升值,但是中國政府不想人民幣升值太多,我覺得升3%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

新台幣、韓元、新加坡元,也都會跟著人民幣升值一點,但是幅度也都不會太大。

日圓是升值動能最弱的貨幣,日本的人口紅利跟汽車業競爭力都在下滑,日圓今年要升破140元兌1美元可能性不是很大,但是因為人民幣帶動亞洲主要貨幣都在升值,日圓今年貶破150元的可能性就比較小了,所以估計在140到150元之間波動。

歐元的話,我覺得歐元不要碰,歐洲的問題非常複雜,不像日本雖然經濟疲軟但是問題我們都看得清楚,歐洲的經濟不好、不容易看清楚癥結,而且龍頭國家德國的經濟今年可能繼續衰退。

更多風傳媒報導

◤抗通膨首選 小資煉金術◢
黃金抗漲6折起 一台兩現省萬元
龍年開運黃金 今生金飾下殺88折
點睛品計價黃金 保值選這款
絕美鑽飾5折起 情人節推薦禮
日韓劇女主角最愛 鉑金首飾7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