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不死的流亡者」 作家劉燕子向日本敲響警鐘

劉燕子新書 「不死的流亡者」日文版。
劉燕子新書 「不死的流亡者」日文版。


為紀念天安門流血事件35週年,旅日中國作家劉燕子日前出版新書「不死的流亡者─野性的知識人群像」。她在接受央廣節目專訪時表示,六四造成的恐懼,將當時年輕人對自由追求的希望全部打碎,儘管30多年過去,民眾或許漸漸忘卻,但六四卻並沒有結束,它所造成的流亡也沒有成為歷史,都仍在繼續當中。而她之所以選擇用日文書寫這本書,用意也就是希望,透過這些流亡者的故事,向過去不斷對中國妥協或遞出橄欖枝的日本敲響警鐘。

旅日中國作家出版新書  記錄中國不死流亡者

「六四」發生至今35週年,出生中國湖南,目前旅居日本的作家劉燕子日前就出版了新書「不死的流亡者─野性的知識人群像」,其中書寫了包括嚴家其、方勵之、老木、劉賓雁及廖亦武等中國國內及國外流亡的知識份子的故事,全書共九個章節,長達700多頁,70多萬個日文字,堪稱是一本重量級的著作。

大膽啟用紀念六四書腰 凸顯流亡受難者才是作者        

對於新書的書腰採用了「為紀念天安門流血事件35週年」的字句,劉燕子在接受央廣「為人民服務」節目專訪時坦承,當時確實猶豫了一下,後來想想,不論這些流亡者或是受難者,才是這本書的作者,因此就大膽啟用了這個書腰。

她說:『因為即便這一個是一個書腰,但是它還是很醒目的,實際上對我這樣的在海外留學工作,並非因為六四而流亡的這樣的學者來說,同樣也在恐懼之中,要不要加上這一條書腰,就是我猶豫了一下,後來我想這本書本來就是獻給所有的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這種黨國體制之下,這個柵欄之內外的流亡者,每一位國外的流亡者,每一位國內的流亡者,以及包括精神流亡者,這本書就是獻給他們的以及獻給六四的死難者,所有這些人都是這一本書的作者。』

「不死」流亡者 彰顯具中國傳統反骨精神知識份子

在書中,劉燕子書寫的流亡者,從方勵之到劉賓雁,從嚴家其到劉亦武,一個個都是中國知識份子的脊樑人物。劉燕子透露,之所以會用「不死流亡者」當書名,則是受到了中國流亡作家鄭義和黃河清的影響,因為他們早在2008年就用同樣的書名,紀念劉賓雁80歲,如今她則想藉此書名,彰顯出中國文化傳統中,仍有一種反骨精神,和一批不被圈養及馴服的知識份子,可以和中央集權對抗,他們發出了不同的聲音,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見證者。

她說:『這個不死一定是肉體是要死亡的、滅亡的,指的是精神不滅,中國文化傳統中仍然有一種反骨精神,是血脈相傳,所以用不死的流亡者,然後他們用的是在野,而是那種不被圈養不被馴服的一批人,在野的一些知識分子,只要他們存在,他們的精神存在,那就是對中央集權的「中」的一個對抗、對峙。』

六四沒有結束 流亡未成歷史

劉燕子在受訪時也點出了這本書的重點,就是以六四之後,大規模的追殺之下,感到身家難保的一群知識份子,他們在身體、地理和精神上的流亡。而談到六四,劉燕子認為,儘管30多年過去了,民眾或許已經淡忘,但六四至今,並沒有結束,流亡也沒有成為歷史,這一切都還在繼續當中,而這才凸顯出了研究流亡議題的急迫性。

她說:『六四並沒有結束,它造成的恐懼,以及對於我們這些當時的年輕人吧,對於自由的追求的希望,就全部被打碎了,可是在今天六四過了30多年,大家就漸漸的忘卻,或者是被當局有意的忘卻,以及我們無意識的忘卻中,六四並沒有結束,仍然在繼續之中,所以也包括在六四之後的一批流亡者,以及在今天我最想提出的是研究流亡這個問題的緊迫性,因為在今天所謂的超大國的狀況之下,流亡並沒有成為歷史,而依然在繼續之中。』

用日文書寫新書 意對日本敲響警鐘

至於為何以日文書寫這本書?劉燕子則無奈地說,這些關於六四的書,在中國根本就被屏蔽的,不僅中國的民眾根本看不到,35年來,關於六四事件也在所有的教育中被抹殺掉了,因此她才選擇用日語書寫這本書,但也讓她達到一些目的。

她說,書中有一個章節就提到,1989年六四以後,西方各國對待接受流亡者的態度,以及他們跟中共如何的桌面下互談利益出賣流亡者,而日本就是其中之一,她並引用了日本自己的研究,說明1989年的日本政府是如何跟中共握手言歡,甚至是最早向中國伸出橄欖枝,進行妥協,許多當時聲援六四的中國留學生,最後都因此沒能拿到日本的簽證留在日本,反而去了歐美。但她反問,如今又是如何?日本學到教訓了嗎?

她以香港社運人士周庭為例,強調這麼一位熱愛日本文化,能說流利日文的女生,因反修例逃離香港後,為何不能到日本,日本離香港不近嗎?就是因為她覺得在日本不能夠獲得安全及自由,也不能夠擺脫恐懼,所以她才想透過這本書,對日本敲響警鐘 。

她說:『我想通過這一本書說,日本作為現在是第三經濟強國吧,為什麼在重大的事情上面,日本人總是沒有去伸出援助的手,而讓大家覺得心寒,這樣子所謂的中日友好,不只是一個漂亮的話語嗎?35年過去,中日友好了嗎?看看今天的狀況就知道,所以這一本書我覺得不僅是對中國,也是對日本的或者其他的國家的一個警鐘,當然更大的意義上來說,我覺得可能是一個普世價值,人類所處的一個共同的命運,我們都在流亡之中。』

千里之行第一步 盼新書未來有更多研究內容

而儘管這本書已經多達700多頁,但劉燕子還是認為,書中仍有局限,主要受限於經費,以及中共並沒有公開六四的文獻,和相關的口述歷史的記載中,必然還有些人有所遺漏,但她相信隨著言論自由的增加,這本書還會成長,就像日文所說的,這是千里之行的第一步,她希望有更多人,參與相關的研究,讓外界能了解更多六四的真相。

 延伸收聽 

為人民服務獻給精神不死的流亡者們:劉燕子的《不死的流亡者-野性的知識人群像》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巴奈奪金曲提六四 中港人士:很溫暖 她是台灣的寶貝
巴奈「六四」感言遭金曲獎臉書遺漏 李遠澄清:絕不可能自我審查
騷擾再升級!李老師收到「虐貓」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