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不明抽搐 小心癲癇症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新生兒抽搐原因多,若能確實找出病因治療,可避免發展成癲癇症。成大醫院小兒科醫師吳博銘說,若新生兒抽搐在短時間內反覆發作,且發作完後意識未立即回復,或合併發燒、持續抽搐超過半小時,都可能影響以後的智能發展,應立即送醫至加護病房進行重症照護。
「小祐」是全家期待已久的第一個金孫,生產過程非常順利,出生 3天後返家。新手爸媽發現小祐吃奶時嘴角會不自主抽動,並且左手會有不正常的抽動姿勢,甚至會溢奶,將小祐送急診,被診斷為新生兒抽筋;進一步檢查,發現為低血鈣所導致的抽搐,經內分泌科與神經科醫師共同診治,抽筋獲得控制,現持續追蹤中。
吳博銘指出,新生兒抽搐係腦部不正常放電所致,國外大型研究發現,每 1千名兒童約有 1.5-5.5例,發生率不低,且多於出生後 1週內發生。
據國外統計,有 20%∼ 30%的小病童在兒童期會有癲癇的情形,而新生兒比成人易發生抽搐,是因為腦部的抑制神經尚未成熟的緣故。
成人的抽搐主要是腦部受到創傷或缺氧傷害,多半為慢性病之併發症;新生兒發生抽搐的主要原因,以新生兒於出生過程生產不順所造成的缺氧性腦傷為最大宗,約占一半以上。除了缺氧性腦傷會造成抽搐,還有中樞神經感染、電解質失衡與糖分過低及其他代謝性疾患等因素也會。
他說,新生兒抽搐多以局部性為主,必須倚靠家長的良好觀察力及醫師的警覺性,方能發現,若沒治療好或一直找不出原因,將來可能會進展成癲癇症,嚴重會影響智力,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