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動脈導管未關 免挨刀治療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早產兒 3成患有「開放性動脈導管」症,也就是原本出生後就應該關閉的動脈導管卻未關閉,導致出現肺水腫、心臟衰竭等症狀並威脅生命;以往只有靠在左胸側邊開刀治療,但現已有心導管手術,可以經由靜脈進入臟進行關閉,讓早產兒不必受太大的痛苦。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院長傅雲慶是國內以心導管治療開放性動脈導管症累積案例最多者,目前已有千餘例。他指出,胎兒在主動脈及肺動脈間有一「動脈導管」相通,負責胎兒還在母體時的氧氣運輸,但出生後,因為已靠肺呼吸,這條導管應自動關閉,但足月兒有千分之 1的比例未能關上,早產兒也有 3成不能關上,威脅生命安全。
傅雲慶說,截至目前 95%的治療都是開刀,但手術時間要 2小時,且屬大面積侵襲,疤痕還會隨年紀增大,且要住院 1週才能出院,並有 2%的病童會出現聲音沙啞的後遺症。但心導管手術經由腹股溝的靜脈進入,再進行動脈導管的封閉,時間只要 40分鐘,且不留疤痕,隔天可以出院。
傅雲慶在台中榮總退休後轉任中國醫大兒童醫院,最近成功救治 1名患有此症的早產兒,當時這名早產兒出生後有心雜音,呼吸喘及肝臟腫大、心臟衰竭等情形,轉送到中國醫大兒童醫院,經他以心導管手術關閉動脈導管,早產兒平安出院。
傅雲慶籲,嬰兒出生 3至 7天若有喘的情形,應做心臟超音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