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人權:中國被指更改新疆村名以「抹殺維吾爾文化」

一名維吾爾族抗議者(他戴著飾有星月符號的藍色面具,一隻紅手舉著中國國旗捂住嘴)
活動人士指出,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維吾爾人的權利遭到系統性侵犯。 [Reuters]

「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組織稱,中國已更改新疆地區數百個村莊的名稱,旨在抹去維吾爾族穆斯林的文化。

據該組織的一份報告稱,在2009年至2023年期間,新疆有數百個與維吾爾族宗教、歷史或文化有關的村名被更換。

該研究稱,「蘇裏坦」(sultan)和「麻扎」(Mazar,波斯語,蘇菲派穆斯林聖人的聖地)等詞語正在從地名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和諧」和「幸福」等名稱。該研究基於中國國家統計局發佈的地名數據。

BBC就這些指控聯繫了中國駐倫敦大使館置評。

近年來,中國當局一直在大幅度改造新疆社會,試圖把少數民族維吾爾族融入中國的主流文化。

總部設在美國紐約的「人權觀察」和總部設在挪威的組織「維吾爾援助」(Uyghur Hjelp)合作進行研究,比較了中國國家統計局網站在過去14年間列出的新疆村莊名稱。

他們發現,在這期間,新疆25000個村莊中有3600個被更改了名稱。

人權觀察表示,雖然這些改名中的大多數都「看似平淡無奇」,但約有五分之一(即630處改名)刪除了對維吾爾族宗教、文化或歷史的提及。

對中國維吾爾人來說意義深遠的詞匯——包括蘇菲派宗教導師的稱號「霍加」(Hoja),以及「蘇裏坦」(Sultan)和「博克」(beg)等政治或榮譽稱號被替換成了該組織所稱的展現「中共最新意識形態」的詞匯,包括「和諧」和「幸福」。

報告重點指出的一個例子是,新疆西南部阿克陶縣的阿克美其特村(Aq Meschit;意為「白色清真寺」)在2018年被更名為「團結村」。

活動人士指出,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新疆維吾爾族穆斯林的人權受到了系統性的侵犯。北京否認了這些指控。

中國大部分維吾爾族穆斯林居住在該國的西北地區,如新疆、青海、甘肅和寧夏等省份。

中國大約有2000萬穆斯林。雖然中國官方上是一個無神論國家,但當局表示他們對宗教自由持寬容態度。

然而,觀察人士表示,近年來他們目睹了全國各地對有組織宗教的打壓。

據人權觀察稱,雖然村鎮更名行動似乎仍在繼續,但大多數地名都是在2017年至2019年間更改的。

該組織稱,這與針對新疆維吾爾人的打擊行動的高峰期相吻合。

中國過去曾以「暴力恐怖勢力、宗教極端勢力和民族分裂勢力」(即「三股勢力」)的威脅為由,大規模拘押該國的少數民族維吾爾族人。

「中國當局一直在更改新疆數百個村莊的名稱,從那些對維吾爾族人意義豐富的名稱,改為反映政府宣傳的名稱。」人權觀察組織中國區代理主任王松蓮(Maya Wang)說。

她補充說:「這些改名似乎是中國政府努力抹去維吾爾族文化和宗教表達的行動的一部分。」

在人權觀察組織去年發表的一份報告中,該組織還指責中國政府關閉、破壞清真寺或改變其用途,以遏制伊斯蘭教的宗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