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揭示「次斷層」加劇巨大地震和海嘯風險

最近台灣地震頻繁,403花蓮大地震的記憶猶新。你知道嗎?一些地震可能比我們想象的更具威脅性!根據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的最新研究,次斷層(splay fault)在巨大的地震和海嘯中可能扮演著重要角色。

次斷層的秘密

弗吉尼亞理工大學地球科學系的博士後研究員潔西卡·德保利斯(Jessica DePaolis)帶領的團隊首次使用海岸地質學重建了次斷層系統的斷裂歷史。這些次斷層靠近海岸,因此由次斷層引發的海嘯比單純由俯衝帶地震引發的海嘯更快到達海岸。

俯衝帶是地球上最大的地震發生地區,那裡的板塊在相互擠壓時會產生超過8.0級的大地震,並引發海嘯,改變生態系統。然而,德保利斯及其同事發現,與俯衝帶相連的次斷層可能在地震中移動,導致當地海岸破壞和生態變化。

德保利斯和她的團隊通過分析42個沉積物核心樣本,發現1964年地震的沉積證據以及次斷層引發的二次移動。他們注意到,沉積物從地震前的潟湖淤泥轉變為地震後的根土,這顯示出海岸的提升。

次斷層能在30分鐘內產生海嘯

透過顯微鏡觀察,沉積物中的矽藻(一種矽質微藻)幫助研究人員確定核心樣本的鹽度水平。(圖/ Jessica DePaolis)
透過顯微鏡觀察,沉積物中的矽藻(一種矽質微藻)幫助研究人員確定核心樣本的鹽度水平。(圖/ Jessica DePaolis)

這些次斷層的活動使蒙塔古島在1964年地震中抬升了11公尺,改變了當地生態系統,從海洋潟湖變為淡水沼澤。這種抬升和潟湖的改變為研究次斷層提供了重要線索。

次斷層的二次移動可能會在30分鐘內產生一個海嘯,快速到達最近的海岸。研究顯示,這些次斷層的位移可能會產生快速且巨大的局部海嘯,緊隨其後的是由俯衝帶地震引發的海嘯,造成連續且毀滅性的影響。

這項研究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期刊:固體地球》上,對全球俯衝帶地區的危害意識具有重要影響。次斷層在厄瓜多、卡斯卡迪亞、智利和日本等地的俯衝帶也存在,這意味著它們可能在這些地區的海嘯危害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

這項研究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地震和海嘯的複雜性,還強調了我們需要提高對次斷層的認識,以更好地應對未來的地震和海嘯風險。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Peter Haeussler cc By4.0

圖片來源:Jessica DePaolis cc By4.0

參考論文:
1.Repeated Coseismic Uplift of Coastal Lagoons Above the Patton Bay Splay Fault System, Montague Island, Alaska, USA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 

延伸閱讀:

1.德州地震沿新發現的斷層線東北移動,大城市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