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發現「睡眠呼吸」暫停增加老年癲癇風險

科學家最新研究揭示,睡眠呼吸暫停和夜間低氧可能會增加老年人癲癇發作的風險。這項研究由國家神經疾病和中風研究所(NINDS)資助,結果發表在《睡眠》期刊上,表明管理睡眠障礙或許能幫助預防這種晚年癲癇。

研究顯示,夜間氧氣飽和度低於80%的參與者比氧氣水平正常的人更容易發展為晚發性癲癇,風險增加了三倍。簡單來說,如果你的夜間呼吸狀況不佳,那麼你可能需要擔心的不僅僅是打鼾,還有癲癇發作。

夜間低氧引發大腦變化

<br>這張圖展示了睡眠呼吸暫停和夜間低氧血症(SpO2降低)與晚發性癲癇的關聯。左圖顯示了從ARIC研究中選取的參與者,根據他們是否在晚年發展出癲癇進一步分類。中圖說明了中年早期的夜間低氧血症與晚發性癲癇風險增加的關係。右圖展示了中年晚期的睡眠呼吸暫停與晚發性癲癇的關聯。研究結果顯示,低氧血症和睡眠呼吸暫停都是晚年癲癇的重要風險因素。《圖/Sleep》

這張圖展示了睡眠呼吸暫停和夜間低氧血症(SpO2降低)與晚發性癲癇的關聯。左圖顯示了從ARIC研究中選取的參與者,根據他們是否在晚年發展出癲癇進一步分類。中圖說明了中年早期的夜間低氧血症與晚發性癲癇風險增加的關係。右圖展示了中年晚期的睡眠呼吸暫停與晚發性癲癇的關聯。研究結果顯示,低氧血症和睡眠呼吸暫停都是晚年癲癇的重要風險因素。《圖/Sleep》

研究人員發現,睡眠呼吸暫停與癲癇之間的聯繫,不受其他健康問題和人口統計因素的影響。夜間反覆的低氧暴露可能導致大腦變化,進而增加癲癇風險。這項發現提供了新的思路,揭示了低氧如何影響大腦健康。

這項研究的突破在於,它提出了可能的可逆病因,為癲癇研究和臨床治療提供了新的方向。未來的研究將探索治療睡眠呼吸暫停是否能減少癲癇風險,這一發現也可能幫助識別其他相關健康風險,如中風和癡呆症。

總結來說,這項研究揭示了睡眠障礙與癲癇的驚人聯繫,並為未來的治療和預防提供了潛在方向。也許下次打鼾時,你應該多加注意,因為它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告信號。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scitechdaily cc By4.0

圖片來源:Sleep cc By4.0

參考論文:
1.Sleep apnea, hypoxia, and late-onset epilepsy: the 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 study Sleep

延伸閱讀:

1.台灣研究發現:高齡睡眠障礙,「呼吸不穩定」為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