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大火消防員疑氣瓶耗盡亡 消促會籲強化共識原則

氣瓶殘壓警報聲響起,提醒消防員氣瓶中的空氣量低於50Bar。26日深夜新竹市大樓火災,2名消防員疑似氣瓶耗盡身亡,引發社會關注。

台北市消防局表示,以火場重度工作為例,通常1支氣瓶要有250Bar以上,使用15到20分鐘就會響起殘壓警報。

台北市消防局第二救災救護大隊信義分隊長王廷禎指出,「我們要預留一定的空氣量,比如說我們進去是花了100Bar,我們就會預估回來的時候,勢必得要回來要有100Bar以上的氣量來做評估,當達到殘壓警報,是已經是最不得已的時候。」

王廷禎表示,以平均數據來看,重度工作下氣瓶如果響起警報,剩下50Bar可能就只能再用5到10分鐘,但要視個人心肺狀況。所以平時訓練都會建立個人常態數據,以利於消防員進火場時,可以更好管控氣瓶使用。

台北市消防局第二救災救護大隊信義分隊長王廷禎表示,「我們平常有做空氣呼吸器的訓練,你自己的體能跟你自己的耗氣量,你自己能把握的話,你進火場你的安全就可以自己掌控。」

由於近5年來全國至少有10名消防員救火時殉職,其中彰化喬友大廈和新竹市這件火警,疑似都是消防員在搜索人命時氣瓶耗盡罹難。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建議,強化救災方式跟氣瓶管理的共識原則,可望降低救援風險。

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副理事長翁立思指出,「氣瓶的我們叫空氣管理3分法的部分,是沒有一個共識的。救災連個最基礎打底的那個原則,都會因為各級的指揮官,甚至不同的縣市的狀況不同,而有高低差距之分。」

王廷禎表示,消防員進火場都有3層安全機制,第1層是小組夥伴之間互相支援;第2層是其他小組協助救援;第3層是出動RIT緊急救援小組救人。

而且消防員都會配戴救命器,不只可以手動打開發出聲響求救,倘若消防員在同一個位置一段時間沒有移動,救命器也會自動響起,避免消防員遇到危急狀況無法求援。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錢櫃救出150餘位民眾 共生面罩奏功
加強消防員體訓 運動中心無償提供場館器材
台南一女消防員被控 怕火為由不進火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