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 舊營舍綻放璀璨光彩

記者范瑜/專題報導

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是由民國25年興建之自治會館活化再生的建築,隨著時空歷史的演變,曾為日本皇族及高官行館、美軍顧問團駐所、憲兵隊營舍,現成為新竹玻璃產業開發與應用的展示平臺,除陳設玻璃作品、展覽、推廣玻璃教育、展開國際交流外,也積極推動工坊教學,讓民眾貼近玻璃創作。

具歐洲風格的東方建築

位於新竹公園內的玻工館設計者為日本設計師手島誠吾,原作為日本皇族及高官來臺的行館及宴客之用,臺灣光復後,為國民政府委員會住所,60年代作為憲兵隊使用,因前後期使用功能不同,而使館內現有空間分隔與早期空間意象有著極大異動,東北角增建之兩層樓式鋼筋混擬土樓房,將早期水平發展之日仿歐式庭院建築,演變為現今垂直發展之機關建築。透過建物西南角之面磚立面與入口大廳之古典意象,至今仍能保有東方現代化建築的歐洲風格。

玻工館於1999年成立,旨在結合文化與觀光資源,除典藏玻璃藝術作品、舉辦玻璃工藝展、推廣玻璃教育,並進行相關玻璃歷史、技法之研究,以及協助新竹玻璃產業升級,讓民眾及業者參與及了解新竹玻璃產業的開發與應用,提供民眾休閒娛樂及培養國民對玻璃藝術的鑑賞力,塑造新竹成為玻璃藝術之城。

玻工館展出許多精美的玻璃工藝作品,其中,《庭蜓欲立》作品的表現主題為蜻蜓展翅高飛,呈現「小蜻蜓」停留在「大蜻蜓翅膀」上,準備隨時再出發,其主體的鏤空翅膀是以「水刀切割」技法完成後,整體施以噴砂處理,而後利用實心塑造的加工技術,以實心鈉玻璃棒分別製作出3隻具象而完整的蜻蜓,再利用空心製作的技術,以空心硼玻璃管吹製倒碗形的底座,結合板金、氬焊及噴砂技術,相當精緻。

此外,館內除了陳設玻璃作品,也積極推動工坊教學,玻璃工坊結合策展、體驗、選物、餐飲,規劃DIY體驗教室及玻璃工藝育成平臺,除了讓客人在此體驗玻璃DIY,若有其他創意想實現,亦可與經驗豐富的師傅討論製程,輔導設計者將作品商品化,協助進行生產,並提供春玻平臺進行網路販售;未來也會提供機會讓設計者與品牌串聯,讓設計者拓展知名度,並增加對玻璃工藝之興趣與目標。

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曾為憲兵隊駐所,現為新竹玻璃產業開發與應用的展示平臺。(記者范瑜攝)

玻工館除陳設玻璃作品,也積極推動工坊教學。(記者范瑜攝)

玻璃工坊熱工工作室可供民眾近距離參觀玻璃工藝製作過程。(記者范瑜攝)

玻工館展出許多精美的玻璃工藝作品,《庭蜓欲立》作品的表現主題為蜻蜓展翅高飛。(取自文化部)

(資料來源:新竹城市博物館;記者范瑜整理)

(資料來源:交通部觀光署;記者范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