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罕布夏州沿海市場海鮮 研究:接觸PFAS風險被低估

12日刊出的最新一期水資源學術期刊「Exposure and Health」研究報告指出,經常食用海鮮更可能接觸有毒永久化學物質;針對新罕布夏州沿海市場各類海鮮所做測試發現,蝦和龍蝦的全氟/多氟烷基化合物(per-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含量最高。

有毐的永久化學物質PFAS令人聞之色變,會透過多種管道釋放到環境,包括工業排放、某幾類消防泡沫和普通用品,對全美水資源及水中生物造成污染,導致各類癌症。

長期以來,科學家持續評估淡水魚類是否含有PFAS,但海洋中的海鮮較少受檢驗。

達特茅斯學院蓋澤爾醫學院(Geisel School of Medicine)流行病學副教授羅馬諾(Megan Romano)是這項研究的作者之一,她指出多數以淡水物種為對象的研究,都不是人們常吃的食物。

為求客觀,研究作者將新鮮海鮮所含PFAS濃度與新罕布夏州全州飲食習慣調查結果進行比對。全國性調查顯示,新英格蘭地區是海鮮最大消費區,其中包括新罕布夏州。

科學家針對新英格蘭地區消費量最大的海鮮如鱈魚、黑線鱈、龍蝦、鮭魚、扇貝、蝦和金槍魚,檢測數千種PFAS中的26種含量。

檢測的海鮮購自新罕布夏州沿海市場,源頭來自不同地區。結果發現,籃蝦(basket shrimp)和龍蝦的PFAS含量最高,其他類海鮮普遍較低。

科學家進一步針對最常食用的海鮮,蝦、黑線鱈和鮭魚,分別檢測三大類PFAS含量,包括PFOS、PFNA和 PFUnDA。結果發現,蝦子所含PFUnDA和PFNA濃度不致於構成風險, PFOS濃度則構成威脅。

龍蝦檢測結果不同,其PFUnDA濃度令人擔憂,但PFOS和PFNA則不致構成風險。

另外,受訪者的海鮮食用習慣與財務狀況相關。年收入低於4萬5000元的家庭六成以上每周至少吃一次海鮮,高收入家庭較少吃海鮮。

羅馬諾說,研究結果並非建議不要吃海鮮,但點出海鮮是人類接觸PFAS的潛在來源,其風險被低估,應提高警覺。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洛縣華人急診 苦等逾10小時 抽血扎針十餘次
紐約市1周6青少年上下學路上失蹤 分布全市各區
研究:最高法院推翻墮胎權後 美國絕育比例突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