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拉寬時空縱深 看兩岸更須格局觀

旺報【(陳君碩)】 兩岸問題絕不僅只涉及兩岸雙方,主張台獨的閣揆賴清德都認為,必須在國際關係脈絡下思考兩岸關係,而國外主流的中國研究教育,也都從「百年恥辱」角度看待兩岸問題。事實上,兩岸關係更須要的是「格局觀」,在時間、空間上都應拉高格局縱深,才有助於換位思考、增進理解,避免誤判。 從時間的格局觀來看,兩岸的民國史觀儘管充滿分歧,但1840年鴉片戰爭自清末那段屈辱史,在歷史課本上的呈現則基本一致。自清末以來盡是不平等條約和侵略殖民史,1949年中共建政讓「新中國」站起來,仍有數十年時間是被西方國家所排擠。好不容易憑著自身發展,坐到了世界第二把交椅,但台灣問題只要不解決,距離真正實現「民族復興」總差那麼一步。 民進黨會操弄228事件,大陸在教育上凸顯百年屈辱,何嘗不是另一張悲情牌,且這段歷史的縱深,遠多於228事件。在台灣自己看來,想要自主,無關什麼大歷史,就是想保有主體性,不想被統一。不過對大陸而言,台灣先是被日本統治50年,又在「美帝」背後撐腰下,讓國民黨「竊踞」數十年,現在民進黨政府與日本曖昧的關係,還有前總統李登輝頻繁的媚日言行等,在大陸民眾看來,台灣還在「認賊作父」,仍是「百年屈辱」的最後遺毒,只要不解決台灣問題,在中華民族的復興道路上,就始終卡著美日在背後作祟阻撓的影子。 因此,大陸看兩岸問題,更多的是從歷史角度出發,若有朝一日實現統一,就象徵這百年屈辱的最後一頁,終於翻篇。 從空間格局來看,賴清德近日在立法院的公然台獨言論,創下中華民國史上首位行政院長在國會殿堂談台獨的先例,這或許對賴清德在台灣內部與蔡總統、柯文哲市長等綠營明星政治人物的競逐,有加分作用,但卻沒有考量到,這已經上升到兩岸問題,亞太問題。 國台辦在賴清德喊台獨的隔天,重話回應「台灣永遠不可能是一個國家」,美國務也重申一中政策不變,都是鮮明的例證。因此兩岸問題,從個人情感、台灣內部權鬥、兩岸博弈、亞太秩序,都須要方方面面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