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海鯤浮船測試 問號多於驚嘆號?

我國首艘自製潛艦「海鯤艦」2月27日終於從海昌廠房正式「下水」,展開下一階段的組裝測試。(圖:台船官網)
我國首艘自製潛艦「海鯤艦」2月27日終於從海昌廠房正式「下水」,展開下一階段的組裝測試。(圖:台船官網)

趕在228假日前夕,我國首艘自製潛艦「海鯤艦」終於離開號稱滴水不漏的海昌廠房,在出動包括中信8號浮動船塢、港區數艘拖船、多功能載重車輛,以及海軍船艦、陸戰隊警艇外加水下作業大隊的潛水人員大陣仗「伺候」下,首度真正「下水」,當然這也是去年928下水典禮中最為外界熱議之處;而比起當時船體很大面積都被特製帆布包得密不透風,這回在光天化日下亮相,除了高度敏感的艦艉俥葉依然被完整包覆、帆罩頂端的潛望鏡與光電桅桿尚付之闕如外,絕大部分艦體可都是明幌幌接受在場軍事迷的注目禮。

根據台船董座鄭文隆的說法,確認第一階段各項水密性能、重量控制、穩度與各艙壓載都符合設計預期標準。海鯤艦歷經浮船測試後已經順利從原本封閉式組裝工廠、移往台船高雄廠乾塢,接下來將在乾塢內進行電瓶和主機的動力系統的調校,並進行「泊港測試」(HAT),之後才會進入下一階段「海上測試」(SAT)。

儘管許多重要系統尚未完成安裝,經過初步檢測,海鯤潛艦不管是艦身各方面的平衡、艦體的密閉程度都並未發現任何問題。(圖:台船官網)
儘管許多重要系統尚未完成安裝,經過初步檢測,海鯤潛艦不管是艦身各方面的平衡、艦體的密閉程度都並未發現任何問題。(圖:台船官網)

依照各媒體的報導,海鯤艦首度下水似乎十分順利,不管是艦身各方面的平衡、艦體的密閉程度都沒發現任何問題。但從暴露得更多的艦身上也讓大家注意到不少值得推敲的蛛絲馬跡:例如左右船舷下方都有一整排略微外凸的疑似外貼物;此外帆罩下方船體則有一塊看似可以機動開閉的凹陷艙門,不論凹凸,這些不平整從理論上都可能更容易在反射的聲納波紋中暴露自己的行蹤。對於前者,有人猜測是為防範「坐墩」過程中不慎碰撞而加裝的橡膠緩衝墊;後者則屬於沒有外殼的壓力船殼,問題也似乎不大。

此外,專家也透露,海鯤艦未來還有可能加裝「消音瓦」,讓潛艦在水下航行時更具匿蹤性、更難以被敵方偵測出來,部分外觀所見異狀,或許也要替未來增添設備預留空間也未必。

在動力來源部分,首艘原型艦海鯤號並未採用先進的「水下絕氣推進系統」(AIP),同時早先向日本採購鋰電池的計畫又宣告失敗,目前採用的是傳統鉛酸電瓶,儘管難以避免蓄電量較低、充電時間過長的弱點,但卻安全可靠、值得信賴。未來後續艦只能期待台船子公司「台船動力」朝「鈦鋰電池」(Lithium Titanium Oxide, LTO)方向自力研發,趕緊追上進度,以滿足潛艦總召集人黃曙光聲稱:從2027年起完成交艦的量產艦,都將改用鋰電池的目標。

海鯤艦被拖行至台船乾塢後,接下來即將安裝電瓶、潛望鏡及桅桿等重要裝備,之後開始測試動力、液壓、空調、維生乃至於戰系和武器系統,最後才會是出海測試。(圖:台船官網)
海鯤艦被拖行至台船乾塢後,接下來即將安裝電瓶、潛望鏡及桅桿等重要裝備,之後開始測試動力、液壓、空調、維生乃至於戰系和武器系統,最後才會是出海測試。(圖:台船官網)

由於海鯤艦從現在起還得在乾塢內陸續安裝包括電瓶、潛望鏡及桅桿等重要裝備,之後開始測試動力、液壓、空調、維生乃至於戰系和武器系統,在完成這些「泊港測試」項目後,才能進入最後的「出海測試」階段。因此,現在要算計什麼「520完成交艦」甚或「當小英總統的畢業禮物」,若非不切實際的苛求,那鐵定就是來自敵人的認知作戰伎倆。

即便不跟隨那些蓄意唱衰「潛艦國造」的酸民口徑,一味把這個奮戰多年的重大國防目標貶到一文不值,我們也不能否認在這些興造過程中,或許基於求好心切、或許體認到正和時間賽跑;或許基於保密欺敵,或許還兼具安定民心的用意,才會讓外界總是看不清真相,理不出頭緒,當然也找不到答案。但我們也期待海鯤艦的下一步一定要走得穩,就像潛艦在戰場上總是會讓敵人心存畏懼的特點:低調、沉穩、靜肅、致命。那些無端張揚的過場,姑且就能省就省吧!(張柏仲分析報導)